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1403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如何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张汉东摘要: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职业、对工作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敬业”作为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努力培养人们的敬业精神,对于聚集建设小康社会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关键词:员工;敬业精神;培养敬业就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就是立足岗位,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但是在现实中有些职工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人生奋斗目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缺乏热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其表
2、现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混日子,企业职工频繁跳糟,人在曹营心在汉。而作为管理者或政工人员,在当前如何培养、激发员工的爱岗意识,增强敬业精神,充分展现当代主人翁的风貌,是摆在每个思想政治工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谈几点体会。一、努力培养爱岗敬业意识人不是生来就有敬业精神的,把工作一接上手就废寝忘食的去干,但是人的敬业意识与敬业精神是可以培养和锻炼的。俗话说,人有什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意识。因此,作为管理者或政工人员,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
3、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力弘扬和培育敬业意识。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教育引导、倡导“四风”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员工牢固树立职业理想,增强敬业意识,激发爱岗热情。每位员工都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为社会做贡献,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谋就业的光荣岗位;把就业服务看成是社会、企业运转链条上的重要环节,真正树立起富有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并以顽强持久的职业追求,把就业服务各项工作落实在职业岗位上,专心致志,恪守尽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就业服务工作
4、再上新水平。二、科学设定岗位目标“岗位目标”有两层含义,即做什么工作和做到什么样程度。高标准的岗位目标是干好本职,争创一流的动力。职工有了岗位目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勤业奋斗,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是在岗位目标设定上要小心谨慎,科学合理,一是要让职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有适合,职工才能喜爱,才能专心致志。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工作目标定得太低,职工很轻松就完成,没有工作压力;定得过高,职工即使努力也达不到,就会失去信心,职工也不会接受,而且要有可以衡量的数字,要有检测质量要求等。三是切合实际,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不能好高骛远
5、,不切实际。近年来,在职工的工作岗位设定时,注意到这些设定原则,尽量让职工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发挥才能的岗位,设定的目标都与该岗位的工作职责相关联,有明确的量化数据、完成时间、质量效果等,便于操作执行,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强化员工责任意识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通俗地讲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份内事情。在工作中,发现有责任心,并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胸怀大志,工作上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解决,有所作为,这样的人才能赋予他更多的使命。反之,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工作不负责任,胸无大志,失去
6、的不仅仅是责任承载能力,而且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甚至是败坏单位的名誉。因此,加强对员工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训。如对员工进行基本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服务民生新理念促进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各项岗位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职业行为,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水平;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并进行严格地考核等。同时,坚持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重点,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招工,搞好职工技能培训。要求员工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因为责任能让人勤奋,责任能让人上进,责任能让人有所作为。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敬业
7、精神的外在表现。敬业精神的好坏决定着工作作风的优劣,而且又直接影响单位的形象和工作效率。根据政府部门服务职能的转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角色转变,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就业管理可谓是热门岗位,拥有人事安排工作的特殊权力,容易滋生“吃拿卡要”的官僚主义习气,职工在工作中常常摆出一付管理者的姿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从管理者的身份变为服务者的角色,为企业服务,发布宣传就业政策,指导企业合理规范用工,组织职工技能培训,帮助企业招工等;为职工群众服务,收集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引导职工合理流动,体察下岗失业职工疾苦,了解群众就业
8、需求,帮助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等,真正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二是观念转变,从“管理者”到“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