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对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财政政策运用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对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财政政策运用的论文对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财政政策运用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对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财政政策运用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经济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按照受益者付费的原则,保留一部分有偿服务、经营性收费和少量必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属于地价的收费归入地价管理。五是财政支出向重点领域倾斜。一方面,在提高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比重的同时,应将投资重点向基础产业、教育和科研倾斜;另一方面,应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支出。六是积极推进绩效考评工作。在财政资金摘要:当前经济运转已触底反弹,
2、经济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已经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这个时期的财政政策应是一个多目标的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必须推动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关键词:金融危机;市场机制;转移支付;财政政策 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来挤压生产过剩从而达到新的均衡的过程。当前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就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冲击。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这种挤压生产过剩的过程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对那些外贸依存
3、度较小,较为独立自主自足的经济体的冲击比较小;而对那些过份依赖海外市场,出口在GDP中所占份额较高的国家的冲击就比较大。 一、经济危机的化解,积极财政经济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下滑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我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但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具备较早地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三大优势。 (一)宏观调控适时有力 我国经济领域宏观调控的办法措施、手段方式近年来日益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务实,也越来越灵活。我国政府于去年四季度宣布增加4万亿
4、元刺激经济后,连续数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创纪录增加。我国实体经济从今年3月份后出现止跌趋势。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及时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有效地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战胜目前困难的一个最重要条件,即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从这轮危机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应对举措不仅适时,而且有力。当前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转取得的初步成果,实现经济稳定回升。 (二)财政金融体系整体稳健 我国经济目前基本上以实物经济为主体,虚拟经济发展还处于
5、初始阶段,特别是我国没有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也极少购买世界上的金融衍生品。同时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外汇储备,当国际上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骤起或再次爆发时,我国财政金融形势总体稳健。我国国民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较多,资金供给比较充裕,金融体系基本健康,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强,这是我们所具有的一个优势。 我国只实行了经常项目下的资本开放,资本项下还没有开放,尽管有外资或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但总体看是可控的、少量的。建立稳固金融安全的“防火墙”,坚持对风险的可控性,设置金融安全的监管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我
6、们建立健康稳定的财政金融体系,不断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当前面对的主要理由是专注地研究解决实体经济中的理由,而解决实体经济出现的理由,比解决虚拟经济泡沫破裂的难度要小得多。 (三)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机制完善了,运用经济杠杆就能大大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体制环境越来越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的自增长机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被称为“国
7、际金融大鳄”的索罗斯指出,中国的体制更有利于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中国能更快地从这场影响到全球的危机中解脱出来,并会更加强大。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运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国迎接新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理由,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创新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一)重点解决资源和环境理由 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
8、严格资源开采的准入制度,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采利用“废矿”、“尾矿”,挖掘资源开采潜力。二是调整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加快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税率或补偿费率,完善资源税制度,扩大征收范围,改善计税办法,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