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

ID:23564879

大小:7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9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_第1页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_第2页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_第3页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_第4页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述评[摘要]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并分享教育成果的必然结果和评价指标。文章对学生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指出这些研究的意义和不足之处。[关键词]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进展、引言学生满意度的研宄可以追溯至学生角色的转变。但学生无论是处于何种角色,都已经从在学校中处于被支配、从属地位,逐渐与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共同成为学校的相关利益者,参与教育过程并分享教育成果。因此,学校的发展是面向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发展,势必应当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满意度的测量作为一个更全面的测量工具,有助于根据学生经历的普遍性

2、以改进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更好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高校判断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一)理论基础1.态度理论。学生满意度是大学生对其特定学习、生活环境的态度,具有一般态度的特性。根据Katz(1960)的观点,态度有四种功能:(1)调节或社会适应功能。人对有利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而对妨碍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形成消极的态度。(2)自我防卫功能。个体通过态度保护自己和保持自己的自我形象,这些态度被用来减少焦虑并使情绪冲突转移方向。(3)价值表现功能。通过态度的价值表现功能,个体实现自己拥有的价值的自我表达。(4)知识功能。态

3、度的这一功能是指人们在对世界的知觉中,寻求一定程度的预见性、一致性和稳定性。2.需要理论。马斯洛(Maslow,1943)的需要层级理论将人类需要分为从低到高的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越高,满意感就越强。李宁宁和张春光(XX)认为社会满意度分为自身需求满意度和环境需求满意度。自身需要满意度是与个人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的,包括了生存需要、适应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而环境需求满意度是与人们实现需求的环境条件满足与否直接相关,分为物理环境需求、经济环境需求和社会环境需求。3.期望理论。Leicester大学教学部(1999)指出,学生对教学和学习的

4、评价更多地建立于期望的基础上,而非实际满意程度的基础上。李宁宁和张春光(XX)认为人们对所需对象产生不同的期望,期望标准的实现将带给人们满意的体验。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满意度并不完全由人们所需对象的绝对供给量来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人们对这一供给量的期望。期望标准的建立有两方面的参照:一是已有的需求满足水平;二是参照群体或参照个人需求满足水平。4.差异理论。Lawler(1972)和Locker(1976)提出的差异理论则认为满意是期望得到回报和感觉得到回报两者差异的效应。Michalos(1995)提出了多样差异理论,他认为单纯的满意度是个体所拥有的与其所需

5、求或期望的进行对比所产生感知上差异的线性函数;客观差异导致了感知差异,从而导向了满意或不满。李宁宁和张春光(XX)认为满意度是相对的,是由于现有的满足状况低于自己的过去或他人,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而引起的。(二)概念界定1.源于态度观。Danielson(1998)和Fitzgerald(1992)等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怀有的吸引、自豪或积极的情感。满意度的水平依据学生寻求适当发挥自己学术和社会兴趣及才能的能力,以及将自身定义为学生,即学校分子的能力而定。而学生能够获得这些能力的程度则是学生在特定学校中学习和社会经历的直接函数。杨清明等(XX)认为学生的满意度是

6、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一种总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想法和看法。它与学生的行为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1.源于需要和期望观。Bryant(XX)和Schreiner、Juillerat(1993)认为学生满意度是当高校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或者超出满足状态时,学生所报告的对自己大学经历的满足感觉。Pate(l993)整理了相关文献,将学生满意度的概念分类为良好心理类型的满意度、职业类型的满意度以及消费者类型的满意度,这三种观点又能以时间维度来进行排列,分别对应于个人的过去经历与个性特征、对未来的期望,以及日常学生经历中的因素。三、研究思路及测量工具(一)研究思路1.过程观。Wa

7、kefield等(1994)认为学生满意度的测量必须与学生在学校中全部经历为出发点。Tinto(1993)认为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使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学生的融入性越强,其对自己的校园经历也会更满意。Tsarenko和Mavondo(XX)认为满意度的测量是具有累积性的。2.因素观。Lee等(XX)肯定了在局部水平上理解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必要性。Umbach和PorterOCX)对文献的回顾发现个体和环境特征共同影响着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发展,他们通过控制个体特征来研宄环境的作用。Wiers-J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