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

ID:23520766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_第1页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_第2页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_第3页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_第4页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择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对逆规散光白内障视力及散光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6-2007年确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60只眼),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病例均采用丙烯酸酯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其中,男性24例(34眼),女性16例(26眼)。病例选择标准:年龄在60~70岁,平均在65.85岁;术前裸眼视力0.02~0.1者18眼,0.1~0.2者26眼,0.2~0.3者16眼;术前均存在<2.5D的逆规散光(散光轴<45°或>135°);排除角膜的病理性改变、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影响视力

2、的眼部和全身病变。将60眼按术前裸眼视力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0眼,裸眼视力0.02~0.1者9眼,0.1~0.2者13眼,0.2~0.3者8眼;研究组30眼,裸眼视力0.02~0.1者9眼,0.1~0.2者13眼,0.2~0.3者8眼。1.2术前检查由同一医生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术前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检查,裂隙灯或散瞳检查晶状体的混浊情况及核硬化程度分级,散瞳检查眼底、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部A、B超、人工晶状体的计算等以及其他白内障常规的全身和眼部的术前检查。在自然瞳孔下通过TOPCONKR-8100电脑验光仪测出散光度数及轴

3、位后行插片验光得出最佳矫正视力,通过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水平和垂直曲率半径后记录屈折力、最大和最小屈光度径线。通过ZEISS角膜地形图颜色法显示角膜表面形貌和表面屈光度,平均散光度数及轴位。综合以上观察结果通过矢量分析得出术前的角膜平均散光值。1.3手术方法手术均由同一个医生使用同一台超声乳化仪的同一程序完成,术前15min用爱尔卡因滴眼液眼表麻醉3次。对照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3.2mm,宽度为1.75mm。研究组则根据术前的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按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3.2mm,宽度为1.75mm。两组辅助

4、侧切口均做在主切口的左侧,与主切口约成60°。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中央连续环行撕囊,彻底水分离,乳化晶状体核,注吸皮质。用推注器植入丙烯酸酯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吸出黏弹剂。切口不缝合,水密。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眼垫包眼。1.4术后检查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复查,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及电脑验光、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眼压等检查。记录裸眼视力及角膜的散光度数。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31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结果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裸眼视力见表1。术前对照组和研

5、究组的裸眼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裸眼视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研究组的裸眼视力都比对照组好,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角膜散光度见表2。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的角膜平均散光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角膜平均散光值都比术前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光值又逐渐减小。在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研究组的角膜平均散光值都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对比表2手术前后的角膜

6、散光度对比2.3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所有的病例手术顺利,均成功地植入丙烯酸酯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中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虹膜损伤、脉络膜出血及角膜后弹力层剥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3~6个月,无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囊袋皱缩和眼内感染,患者无术后眩光、头晕或其他的并发症。3讨论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以及超声乳化仪和人工晶状体制作工艺上的改进,仪器、设备、技术及人工晶状体的质量等不再是引起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而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精确测量和计算成为减少术后的角膜散光和影响术后良好裸眼视力的主要因素。对

7、于术前就已经存在逆规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早期要想获得较好的视功能,一方面要矫正术前的散光,另一方面要尽量的控制术后的散光。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已经存在逆规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第1天,对照组和研究组角膜平均散光值比术前明显增加,这与角膜切口处水肿较重及角膜增厚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口处水肿消退,切口逐渐愈合,两组的散光值又趋向减小。但是在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对照组的角膜平均散光值都大于研究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后发现,两组病例在术后早期(角膜水肿期),

8、切口周围的角膜都变陡,中央区角膜曲率变大,使角膜的散光增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口水肿消退,切口松弛瘢痕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