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ID:23432894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_第1页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_第2页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_第3页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_第4页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王桂梅刘明(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9)【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在导管长期留置过程中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发生率相当高,感染率约为5.3/千导管日,其中死亡率约12%〜24%[1]。木文综述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关键词】导管;血流感染;原因分析: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

2、0-0063-02TheanalysisofthecausesandnursingofPICC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arereviewedWangGuimei,LiuMing.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KaramayCity,Xinjiang,Karamay834009,China【Abstract】Peripheralveinin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hasbeenwidelyused.However

3、,intheprocessofcatheterlong-termindwellingcatheterrelatedinfection(CRBSI)isofveryhighincidence,infectionrateofabout5.3perthousandcatheter,withmortalityofabout12%to24%[1].Thisreviewfornursingstaffinviewoftherelatedriskfactorsforeffectivepreventionandtreatmentt

4、oprovideguidance,andreducesthebloodflowrateoftheusm.【Keywords】Catheter;Bloodstreaminfections;Thereasonanalysis;Nursingprogress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定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C),寒颤,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

5、导管外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源。1.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2.1内源性感染因素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年龄≤l或≥60岁,高铁负荷、大剂量促红素、贫血、低蛋白、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手术史、甲状旁腺疾病、和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共同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据研究显示,患者免疫能力和静脉置管的感染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免疫能力越差,感染概率越高。2.2外源性感染因素皮肤屏障功能破坏、输入受污染的液体或微粒、护士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导管维护技术及留置导管的吋间长都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另外季节因素:夏季气

6、温高,出汗多,汗液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也会诱发局部感染。2.2.1皮肤屏障功能破坏PICC置管为侵入性操作,如果无菌操作不严,皮肤上的微生物不能被消毒剂完全消火,穿刺置管时易将细菌带入血液循环,成为细菌感染的通道。2.2.2输入受污染的液体由于中高浓度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若不慎将受污染的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而且很难被抗菌药所杀火。2.2.3输液微粒污染输液、药液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均会将微粒带入药液中,输液环境中的细小微粒也可以进入药液从而造成导管内血流感染

7、。因此,微粒污染是输液中普遍存在的并发症.2.2.4操作技术导管相关性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刺次数与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反复穿刺破坏了血管内膜及皮下组织,操作吋间延长,无菌物品暴露过久均可增加感染机会。2.2.5导管的因素不冋材质的静脉导管对微生物的黏附能力影响不同,0前PICC导管材料主要为聚氯乙烯,硅胶、聚氨酯等材质。聚氯乙烯材料的导管其表面不规则,利于血小板粘附形成袖套样纤维蛋白鞘。聚氨酯导管结实但不坚硬,在体内可随体温变化而变得柔软,奋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纤维蛋白黏附性,感染发生率更低。

8、硅胶导管表面光滑、柔软、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其抑菌能力较强,细菌不易附着管壁。2.2.6置管部位与方式的因素随着PICC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能将上臂深部大血管显影,提高了PICC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有大量的研究显示,穿刺部位在肘关节上的PICC相关感染明显低于穿刺点在肘窝及以下部位的。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进展3.1加强医务人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