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19385
大小:61.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矛盾,增强就业匹配。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变的毕业生提供若干可行性建议,将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途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再单纯指某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学生就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如何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将对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就业质量有重要作用。一、在思想上,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宗
2、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要明确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之源,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的方向和目标,为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首先,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其次,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工作,力求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全方位保证。最后,紧抓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二、在教学上,建立就业能力教育体系(一)重视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立足于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注重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培养技能性
3、就业能力,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1、规划教育全程化。首先,对于一年级新生,侧重于入学引导教育。其次,对于二年级学生,侧重于修炼内功,塑造和完善自己。最后,对于三年级学生,侧重于培养就业的自主和决策能力。2、教学体系科学化。教学体系是由教育理念与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职业规划教学体系应以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最后,在方法上强调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二)增强专业的实用性专业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容易让学生
4、就业提高专业对口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首要就必须体现在技能上,专业设置要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性上。首先,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坚持以“能力本位”的培养方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与时俱进,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前瞻性的分析。(三)提高实践教学效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高职院校就业能力教育体系的重点。首先,要提高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
5、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次,坚持顶岗实习环节。顶岗实习具体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提高专业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四)增强社会实践及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岗位实习、留学交流、基地见习等,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实践演练,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五)打造专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人员自身要专业化,建立一支由专兼结合的就业能力指导老师、各行各业高层次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就业能力指导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质,更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
6、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职业指导技能等多门学科的能力。三、在内容上,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素质(一)培育职业精神,重视人格素养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最基本的就业素质。职业精神包括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而职业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重视人格素养。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特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职业人格素养主要包括合作精神、责任感、吃苦耐劳、诚信忠诚、乐观自信等多要素。(二)加强身心健康,提高柔性素质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就业能力
7、奠定必要基础。大学生要强身健体,保持旺盛的精力,锤炼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身心健康,才能提高学生柔性素质。柔性素质强调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世界变化,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远见,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负责,主动应对压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三)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各方资源为己所用,学会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搜寻招聘单位和工作岗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