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ID:2338121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1页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2页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3页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4页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石寒冰姜云飞王菲李伟刘彤媌毕红霞牟海军安静春吕佳赵焕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讨论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纵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诊治的气管、支气管腔外的纵膈肿物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常规气管镜检查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镜联合TBNA检查患者23例,作为实验组,将两组分别获取的细胞或组织标本送检做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结果对照组20例,阳性诊断结

2、果6例,阳性诊断率为30%,观察组23例,阳性诊断20例,确诊率为86.96%,两组结果采用χ2检验,χ2=14.517,P=0.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气管镜联合TBNA检查能够有效提高纵膈内病变的检出率。[.jyqkpusBT-260型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检查,进入相应气管和支气管后,将活检钳插至所选择的段支气管内,至遇阻力时将活检钳后撤少许,此时张开活检钳,嘱患者深吸气,同时活检钳再向前推进少许至遇到阻力,再嘱患者深呼气,于深呼气末将活检钳夹闭并缓慢退出,将活检标本行细胞病理学检查

3、。实验组:行支气管镜常规检查后,以2%利多卡因行鼻咽部喷雾局麻,使用我科日本OlympusBT-260型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按照气管、支气管分枝按顺序检查,按照CT图像提示进行穿刺定位纵膈肿物和肺门肿大淋巴结,采用ill-Rose公司生产提供,型号为ML注射器,抽吸至30mL后固定,保证穿刺针在粘膜内改变穿刺针角度,抽吸3~4次,停止抽吸后,退回针尖,拔除穿刺针,将吸取物行细胞病理学检查。1.4评价标准观察内容:两组诊断阳性率;两组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灶大小、不同粘膜表现诊断阳性率以及并发症;比较实验组确诊的与根据胸

4、部CT判断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率。结果的判断:纵膈淋巴结TBNA涂片中如果可见多个淋巴细胞团、气管腔外新生物TBNA涂片中见到有诊断意义的细胞组织则认为穿刺成功;出现大量红细胞或有核细胞很少,则认为穿刺失败。在涂片中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及有诊断意义的其它细胞,则为TBNA阳性。1.5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20例,阳性诊断结果6例,阳性诊断率为30%,其中肿瘤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3例,淋巴结结核1例、淋巴瘤1例、胸腺瘤1例

5、,余下14例病理结果回报主要以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或组织液等。痰中带血7例。观察组23例,阳性诊断20例,确诊率为86.96%,其中肿瘤合并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13例,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瘤1例、结节病1例,余下3例为纵膈内原发肿瘤(胸腺瘤1例,神经原性肿瘤1例,畸胎瘤1例),余下3例病理结果回报为阴性,结果与对照组相同。穿刺处出血2例,痰中带血6例。两组阳性诊断结果采用χ2检验,χ2=14.517,P=0.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目前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支气管镜的显示分

6、辨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提高了对微小病变的诊断水平,但对于气管腔外病变,以往常规的活检方法多不能获得准确诊断结果[4]。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纵膈病变、肺门肿物等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的常规检查对于手术方案制定及药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纵膈增大淋巴结除常见于肿瘤转移外,还可见于结核、炎症等病变,同时纵膈内的原发肿瘤仍有一定的发病率,因此准确的诊断结果,在知道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文献,目前针对纵膈内病变TBNA诊断,与传统常规气管镜检查的结果对比少有报道,本研究针对科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

7、采用两种诊断方法,比较诊断准确率。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采用常规气管镜联合TBNA检查,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气管镜检查,两组在诊断阳性率方面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常规气管镜联合TBNA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在并发症方面,最常见为穿刺处少量出血,不需要特别处理,临床上尚未见因穿刺出血致患者死亡的报道。TBNA作为一项诊断操作技术,在纵膈内病变的诊断中,TBNA较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有大幅度提高,从30%上升到86.96%,同时使支气管镜检查从单纯管腔内扩展至管腔外,因此极大提高了TBNA在疾病诊

8、断中的应用范围,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结节病、结核及纵膈内原发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TBNA相对于纵膈镜难以抵达的位置具有明显应用价值,例如在隆突下、主动脉窗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TBNA可以结合CT扫描片的位置进行穿刺活检,有多项研究资料表明[5],TBNA的疾病阳性诊断率接近100%。本研究中,观察组尚没有达到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