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

ID:23378454

大小: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_第1页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_第2页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_第3页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_第4页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摘要:F1语和汉语尽管共享部分汉字书写,但语法差别较大。本文首次从句子谓语意义差异的角度对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偏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帮助H本学生尽量减少混用介词“对”和“给”的情况。关键词:介词;偏?、对外汉语教学1.引言介词是H本学生学习屮文的难点,但冃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关于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的专门研宄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就日木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实际教学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日本学生尽量减少混用介词“对”和“给”的情况。2.例句日语翻译、偏误分析及对

2、策2.1例句日语翻译1.老师对学生很亲切。(错用“给”)一先生U学生(C了t?H切T'玄。2.吸烟对人的思考能力也有一些影响。(错用“给”)—人々》能力(二???》思想以、何6加©影?奁持了o易。3.这个旅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错用“对”)7?'U私C深u印象奁残Lfc。1.她下午给我辅导。(错用“对”)一彼女U午後私C指?「筏蓼埂?2.2偏误分析及对策从以上汉日对比可以看出,汉语的介词“对”和“给”,翻译成日语是用“(C”来表示。在上述例句屮它是用来提示动作、行为的接受者,而汉语的介词“对”和“给”都有这个作用。一般而言,日语中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的句子中,如果“C”提示的对象

3、是动作的直接对象,倘若需要用介词(有时受动词的影响对应汉语不需要使用介词)一般用“对”。例:先生U学生ChTt?n切T、玄。(老师对学生很热情。)当“(二”所提示的对象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则用“给”。例:母U子供Cfe?子奁?Iu圭T。(母亲给孩子买点心)总的来说,日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的偏误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日木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容易把表示对象的“〔”与汉语介词“对”和“给”划等号,然而又由于这两个介词本身掌握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泛化目的语规则引起误代偏误。但具体的混用情况又宥自身特点,减少和避免偏误产生的教学对策也是不冋的。2.2.1谓语表感情态度例:老师给(一对)

4、学生很亲切。分析(对策)一表示人对人、事物、行为的态度、看法等只能用“对”,不能用“给”。例如:我对他有偏见I他对老师很尊敬I他对环保很热情。2.2.2谓语表言说例:我女朋友给(一对)我说。分析(对策)一谓语是“言说”类动词时表示言说的一个动作(通常只加一个宾语),此时只能用“对”,不能用“给”。例如:他对我说I他对我讲I他对我吼I他对我笑。但在谓语是表示和言说有关的行为事件(通常加双宾语)时,只能用介词“给”,例如: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I他给老板汇报了工作。2.2.3谓语表态度看法例:这次旅游对(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a)但我们也可以说“我对这次旅游的印象很深”。(b)分析(对

5、策)一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只是表达角度不同:句(a)是从客体角度强调客体(不具有能动性)对主体(具有能动性)带来的影响,句(b)是从主体角度强调主体对客体的看法。所以不是该用哪个介词的问题,而是论述角度的问题。但日木学生对这两种表达方式不熟容易张冠李戴。再者,在具体使用屮,我们还要看上文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说的,需要保持行文的一致性。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讲述这两种表达句式,从而让学生减少和避免混用这两个介词。2.2.4谓语表具体动作例:她下午对(一给)我辅导。分析(对策)一这类偏误是学生简单混用了表对象的“对”和“给”,使用了“对”的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是比较抽象笼统的,例如“了解”、“

6、清楚”、“明白”等。而使用了“给”的句子屮的动词一般是更具体的动词,例如“上课”、“打扫”等。2.2.5谓语表益害这样的学习环境就会给(一对)学生产生I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学习环境就会对(一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分析(对策)一这类偏误是F1本学生混用介词“对”和“给”最多的一类。宄其原因,可能主要是这两个介词都可用于引进动作的益害者,但二者用法又有细微差异。这种情况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此处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有程度的差别,“对”字句程度稍轻,而“给”字句则较重;另一方面,此处这两个介词的区别跟“2.2.4谓语表具体动作”的情况类似。谓语表示使用了介词“对”的句子中的动词为“

7、有”、“产生”、“存在”、“起了”等笼统非方向性的动词,使用了介词“给”的句子中才可以出现带方向性的动词,例如“带来”、“带去”。对于“酿成”“造成”等动词,二者可通用,只是存在使用频率的问题。由于学生在表达益害的用法中对“给…带来”的偏误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一固定句式交给学生。1.结语根据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相关解释,汉语介词对”和“给”的用法可总结如下:对1、表示动作的对象。例:小黄对我笑了笑I他对你说了些什么?2、表示人、事物、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