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

ID:23353236

大小:11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7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_第1页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_第2页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_第3页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_第4页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  摘要: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化,成都市武侯区在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行为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成效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被媒体誉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武侯区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优质教育供需矛盾为目标,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优化认识的过程中,实现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外显层次性和内涵合一性的协调统一,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性、差异性、文化性、前瞻性的内涵诉求。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D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6-0064-04  教育均衡发展,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

2、育的权利和义务,向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1]在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的背景下,成都市武侯区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成效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被媒体誉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的实践特征和内涵诉求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并对隐含问题进行探讨。  一、视教育均衡发展为区域社会图景的应然追求  成都市武侯区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区域社会发展具有“城区带郊区”11的鲜明特点。全区城郊部分有6个涉农街道、流动人口30多万,城郊学校学生人数占全区公办中小学的52%

3、。  在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民众迫切希望通过接受教育实现社会阶层流动,产生了三种典型现象:一是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希望把孩子送到优质的城市学校;二是城市居民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三是部分高收入高地位阶层,纷纷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背景下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二元性流动图景。  针对这样的流动图景,武侯区较早提出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将社会需求更多转化为教育追求,教育发展不再是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出台教育现代化《第二个五年规划》,提出“教育投入过10亿,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同年7月在全省率先进

4、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属4个乡镇和村管理的18所农村中小学全部收归区教育局“直管”,对城乡学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二、“武侯模式”的认识观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追求教育均衡的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教育均衡理念,形成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走出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路径。这是“武侯模式”实践特征成型的重要基础。  (一)坚持把实践作为教育均衡认识的基础11  武侯区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生发展的。该区始终把教育均衡化的实践,作为优化教育均衡认识的动力和源泉,分步、持续、反思的实践,始终是

5、武侯区形成对教育均衡深刻认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正是坚持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观,“武侯模式”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引领过程中,显示了更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鲜明的实践特征、可供借鉴的实践和认识成果。  (二)处理好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武侯区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实践目的和方案,再将方案变成一系列实践活动,并通过科学的督导、评估等系列手段,对实践活动进行反馈调节,使得实践的目的、手段、结果,能够按区域教育发展预设的方向运行。在此过程中,阶段性反思总结成为重要的研究策略,并逐渐形成文化视角的

6、研究范式,实现了认识的逐渐清晰和优化。通过对教育均衡的认识提升,进一步实现对均衡发展本质与规律的把握,并真正指导推进均衡发展的实践创新。  三、突出“武侯模式”的层次性与合一性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我国,从教育均衡发展观到均衡发展的区域化实践,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由观念到化观念为实践,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以点带面、树立标兵、树立典型,以求小面积丰收,然后大面积推广。[2]“武侯模式”正是在实践与认识的不断优化中,体现出内涵式均衡螺旋式发展特征,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化实践典型。  (一)基础均衡与高位均衡的武侯实践与认识  1.基础均衡与高位均衡实践与认识的层次性

7、11  从教育均衡发展表象看,武侯教育均衡化实践与认识具有较为典型的层次性特征:  一是以资源投入为重点,追求均等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均衡。在此阶段,坚持学校建设规划“高定位”、物质资源配置“高投入”、设施设备使用“高效率”等原则,先后投入16.3亿元,高标准新建、改扩建学校34所,城郊学校占地面积增加了233%,100%的学校实现了现代化改造提升,率先实现互联网100%“班班通”。武侯区以对教育平等民主的不懈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