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4761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7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达
2、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源于生活,服务社会”这一理念。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好贴近学生生活这一原则,真正做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一个亟需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个人认为,构筑生活化课堂,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关注学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4 1.正确使用教材。课程资源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首先离不开各门课程的教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条理清晰,系统性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加广阔的
3、发挥空间。新教材的内容本身就充满了来源于生活的资源,光挖掘教材本身,就可以营造出精彩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然后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一节课的良好教学效果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近几年荆州市的调研考试和中考试题,是非常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仅以中考为例,2007年的第17、23、25、34题,2008年的第18、20、21、29、30、34题,2009年的第30、42、43题的材料或全部、或部分来源于教材,这些都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教材,以教材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2.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是宝贵
4、的课程资源,学生知道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教师真的要好好向学生学习,一定要把学生这一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程,而且让课程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资源去开发呢?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就是教学的起点;其次,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引导得好,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取长补短,进而丰富和拓展自
5、己。当然,考试也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因此,试题的命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整个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市的中考已从前几年的开卷考试回归到闭卷考试的“正途”4,试题的命制应充分考虑和体现这一特点,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适当兼顾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由老师准备好内容,学生只需抄书,把中考变成考老师的“怪局”和“怪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只要认真学了、自己真正付出了,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这样,试题的命制就应该更加科学、合理、严谨。 二、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 1.开展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关注
6、生活。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洽已有的道德体验,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垃圾分类、义务植树等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分析、反思社会生活,感悟出做人道理,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做法贴近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本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如学生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商店、部队、展览馆等地的访问,去了解社会、
7、了解历史、走进生活,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补充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参观荆州古城、荆州博物馆等,引导学生感受荆楚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讲授珍爱生命、承担责任等问题时,可结合荆州“10.24”英雄群体的事迹,以唤起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从而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3.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