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

ID:2331584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_第1页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_第2页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_第3页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_第4页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导读: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摘要:高校德育要以人为本,要推动人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关注每一位学生个性的生成与完善。抓住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这一重要“链条”,培养完善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既是现代德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心理需求及发展的必定趋势。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个性;心理  1672-9749(2014)03-0090-03  “个性(individuality),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同样状态下此人行为区别于彼人行为的内在属性以及该内在属性驱使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包括个体的行为倾向性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征

2、,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相对固定的本质属性。”[1]简言之,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本质在于创造。”[2]个性化德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现的教育。不重视个性的发展,就不能使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为迅速、最为动荡也最为复杂的时期,它表现为学生心理不够稳定、不够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情感脆弱,经受不起挫折。因此,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德育对大学生健全心理的形成、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德育应将培养学生对高校德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乐于接受德育、主动探索德育和积极自我教育的习惯作为教育目标;应将高校德

3、育的着眼点由“面”到“点”、由“整齐划一”到“个性施教”,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德育的有效实施取决于高校德育是否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德育若缺乏针对性,教非所渴、所需、所惑、所塞,或是“隔山打鸟”、“隔靴搔痒”,就不可能有德育的实效性。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各如其面”。大学生个体在各自不同的素质基础上受到各种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类型和性格。他们的个性不同,则对接受教育的方式也有不同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德育过程中避开一般化、简单化、公式化、形式化,而

4、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心理理由,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程度和接受批评的个性心理承受力,来确定德育的内容、方式、策略,做到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较多地重视大学生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作用,忽视高校德育主体——学生对德育的个体心理需要和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心理特点,忽略了学生“接受德育”的心理感受,因而导致了在高校德育中过分强调整体化、集体化、规格化、刚性化和模式化,极少考虑大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和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压制了学生个性及个性心理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高校德育的育人效果。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时期是学生

5、从“接受道德”向“自我德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应该充分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应根3关于的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导读: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这些不同成分还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个性心理倾向性最能反映学生接受德育积极性的特点,“人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积极活动者”,大学生在掌握道德知识、科学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中,总是在通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据大学生个性心理及其发展特征确立德育目标,向大学生阐述德育的目的作用,把高校德育与现阶段的学习、人格的成长联系起来;与发展心理,增进身心健康

6、联系起来;与大学生的气质、人格的养成联系起来,特别应当重视个性心理发展、人格成长与终身德育的内容,建立起实效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实际的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要求学习,掌握自我学习的策略,这样才能启迪、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求知,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德育和接受德育的心理潜力,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二、德育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心理结构的构成分析  个性心理结构就是组成个性的各种心理成分,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又各自包含许多不同层次。(

7、如图1所示)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这些不同成分还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个性心理倾向性最能反映学生接受德育积极性的特点,“人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积极活动者”[3],大学生在掌握道德知识、科学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中,总是在通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我理想和信念等内部“心理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