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70007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0
《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德育教育论文-->第一章绪论当前德育主要表现为一种片面看重理性的“知性”德育模式,它更多的注重道德概念、理论、规则的讲解与灌输,客观上对个体的非理性层面的因素关注不足。这种理性主义特质导致了道德理想设计与道德实践的背离,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离需要用情感来消解。中国哲学以对性善根源向上推的道德形上学对于建立道德本体论和寻找道德终极根源的思考为我们今天进行情感德育道德哲学思考做出了理论参考,儒家哲学主张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对于我们研究道德与情感的关系时提供了认识论的指导意义,通过回顾中
2、国情感理论传统,对儒家的情感观念进行理论分析与批判,说明道德与情感的融合在中国是必要而且可能的,用中国土壤上生成的哲学思想解决现实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情感与德育的关系应该具有一定理论推进意味。情感作为人类道德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道德内容的选择、认知与践行等各个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道德情感问题的研究对促进个体道德行为养成和提高德育时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拟在肯定与发挥理性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进行情感因素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使情感发挥出其在德育过程中应有的功能。....第二章知性德育的困难与情感德育的发展2.1对知性德
3、育的考察与反思通过对德育历史的回顾和梳理,我们清楚地看到道德教育的整体发展脉络,在三个阶段的德育进程中寻求促进德育有效性的因素。三个阶段的德育进程按照情感投入这一指标进行降次排序的话可以是:习俗性德育、古代学校德育、现代学校德育。按理性在其中作用大小的降次排序则是正相反。现代学校德育更多意义上指的是知性德育。知性德育所相对应的概念是“现代性道德”。“现代性道德”以世俗化、民主化、科学化为主要特征,指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以证明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它透露着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观。学界对“现代性道德”的看法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
4、向:科尔伯格认为人类在进入现代性以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而麦金泰尔则苦恼于进入现代性以后道德的证明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困难。2.2情感德育的思想渊源与现实兴起首先,近代西方伦理思想史中道德情感理论的发展。文章的绪论部分已经提到,近代西方道德情感理论思想家主要有沙甫慈伯利、休谟、斯密等人,他们的道德情感理论牵涉到道德起源的情感基础、道德行为发生的情感动机、道德判断的情感依据等方面,对道德情感在道德中的功能做了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例如在如何看待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上,休谟就对历史上偏重理性轻视情感的思想倾向提出了批判,认为人类思想史中一方
5、面对于理性推崇备至,一方面又竭力论证情感的盲目断不可信。24亚当•斯密同样在谈到道德行为发生的情感动机时指出,即便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他也内在的有一些关心、同情别人的本性。这种怜悯的情感,每当他看到甚至想到别人的不幸遭遇都会表现出来。这种天生的本性使个体想要他人摆脱痛苦的状况或者说变得幸福,即便该个体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一无所得。25这些判断和总结无疑是深刻的,它为情感德育的兴起做了理论上的准备。第三章情感:个体道德的起源与根基..........153.1情感与道德情感..........153.2情感与道德的同构性....
6、...............163.3情感机制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动力功能..........17第四章道德情感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机理..................214.1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功能..........214.2道德情感的评价功能.....................234.3道德情感的预测功能.................26第五章道德情感:驱动行为与建立信仰................295.1道德情感在驱动道德行为中的功能.............295.2道德情感在树立个体道德信仰中的功
7、能............32第六章道德情感功能的发挥与理性的觉解6.1道德情感功能的有限性情感主义伦理学过分强调道德情感功能,走向了道德生活实际内容的“真空”,而只留下纯情绪性的表达。情感主义的理论宗旨在于,其不承认伦理学具有科学知识的品格,而将其看做是一种非事实性的情感、态度或信念的表述,表现出明显的非自然主义和非认识主义趋向。51例如罗素认为,道德价值的真正基础在于个体的情感欲望,所以价值情本身变成了人的情感欲望的一种表达,失去了客观实在性。关于这一点,罗素这样表述,如果说“价值”相关的问题完全是存在于理性知识的范围之外的,那
8、么当个体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做价值层面的评判时,是在表达其内部的某种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表达永远不能替代可靠的事实。52认识到这一点,便可以洞见情感主义伦理学家片面倚重个体情感体验的理论建构所不能避开的论证局限,在这里,道德生活变沦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