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05852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试议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实务理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实务理由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实务理由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实务理由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本金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本文从实践中的理由出发,以合同法及银行监管规则为基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为趋向,探讨了银行信贷合同中的利息法律理由,以供审判实务参考。 关键词:信贷合同:利息 JEL分类号:K12 :A :1006-1428(2011)10-0093-06 一、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利息 按照经济学的传统定义,所谓的利息是指借取货币的一方向出借一
2、方支付的超过本金部分的资金。这一定义能够反映利息相对本金的附从性质。从现代金融学的角度来定义,利息则指货币的时间价值。这类定义是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利息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的写照,并着眼于利息在银行货币学中的独立性。 从民法视角来看,传统的民法理论将利息归为消费借贷合同中本金的“孳息”,即用款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货币需支付的合同对价。以合同债务的分类来讲,利息则属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下需承担的从属性债务。 二、银行信贷业务中与利息有关的法律实务理由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作为信贷专营机构的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收取利息的权利得到《商业银行法》和《合
3、同法》等的明确保障。实践中,与利息有关的争议理由不是银行能否收息,而主要在利息的计算方面。 不管从理论上如何界定,利息的构成是不变的.包括了本金、利率和时间三个方面的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利息计算结果的变化。加之信贷实践的复杂性,上述三个方面的认定在实践中都会产生一些争议,以下笔者分别就相关理由进行讨论。 (一)利息计算的本金理由 本金的确定是利息计算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本金数额都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对于用款人需归还的本金一般不会产生争议。但是,由于信贷合同约定不明或者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双方仍会
4、就本金数额的认定产生争议。 l、不足额信贷时的本金确定理由。 用款人实际能够使用的本金少于合同约定的数额时,本金应按合同约定的数额计算,还是以用款人实际使用的数额来计算?对此,实践中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按照银行实际给予的信贷资金来计算本金。我国《合同法》借款合同部分第200条规定正是上述原则的体现。该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但信贷实践中还存在另外一类约定,对于是否属于银行足额支付本金的判断则会比较模糊。即。银行未将利息在放贷前预先扣除,但银行要求本金放贷
5、后短时间内一次性收回整个借款合同期内的全部利息,或要求借款人将借款本金中一部分存入银行指定账户,作为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的保证金。从形式上来看,尽管银行在上述情形中按照借款合同支出了约定的本金,但从借款人的角度而言,其实际可使用的款项并非全部本金,这一点与银行预扣利息的情形并无不同。那么,在借款人使用借款本金的权利受到合同约束的情况下,是否同样适用上述《合同法》关于以实际使用款项为本金的法律规定呢? 如果考察《合同法》第200条词句的文意,我们会发现,其针对的是银行在本金交付之前的扣除行为。因此,对于本金全部交付的情形,上述规定并不能
6、直接适用。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合同法的立法层面,来探寻银行信贷合同权利义务规则的价值导向。查《合同法》第200条之立法目的,其意旨在于确保借款人的主要合同权利,防止出借方利用缔约优势地位来订立不公平合同条款,从而维护借贷双方的利益平衡。而不管是放贷前扣除利息,还是放贷后立即收回利息,或是放贷后限制借款人使用借款,均属出借人利用其优势地位排除借款人行使其使用全部借款的合同主要权利。按照《合同法》第40条关于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格式条款无效的规定,此类条款应认定为无效。在事后认定上述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况下,对于借款人未能支配使用部分的借款,当
7、可类推适用《合同法》第200条的规定,以实际使用的款项为计息本金。即,在放贷后立即收回合同期内全部利息时,应将按正常信贷合同属未到期部分的利息,认定为提前扣除的本金;在限制借款人使用部分借款时,则直接以实际使用款项为计息本金。 2、借款人提前归还部分款项时的本金确定理由。 实践中,借款人在还款到期日前提前归还全部或部分款项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全部提前还款的情形,合同不再继续履行,自无再谈本金之必要;而借款人部分提前还款时,合同继续履行的利息计算以何为准,是还款前本金还是还款后的本金? 实践中,银行往往会以借款人提前还款造成银行利息
8、损失为由,要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本金支付利息。对于此类主张的合法性,银行往往以《合同法》第72、208条以及《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第26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此笔者认为.如果从上述条文的文意以及各自前后法律规定的体系解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