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

ID:23139801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4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_第1页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_第2页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_第3页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_第4页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失地农民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理由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开原市失地农民的实地调研,研究专业的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理由,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活后顾之忧和自我发展之计,力图帮助失地农民顺利实现身份转换,推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失地农民社会适应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定趋势。但目前在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过程中,由于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公共服务缺失和保障制度的不力等理由使失地农民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理由。本文通过开原市失地农民的实地调研,研究专业的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理由,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活后顾之忧和自我发展之计,对我国的失地农民顺利实现身份转换以及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作用和现实作用。  二、失地农民社会适应实地调研的基本概况  对于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理由的调研,结构功能主义从行动系统内部四个子系统反映了失地农民社会整合过程中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如帕森斯强调的社会系统理论中四个子系统之间有相互间的能量与信息交换

3、,行动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是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社会适应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理由、经济适应对应于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人格适应指失地农民心理状况、文化适应包含失地农民社会交往的发展。  因此,本次调研中问卷调查及访谈内容主要从职业、社会交往属性、心理因素、制度因素四个方面对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状况进行测评。根据辽宁省开原市许台村、小李台村、文庙村、赵台村等地以偶遇方式采取配额抽样策略从失地农民中抽取样本,发放问卷105份,通过甄别调查对象、检查问卷填答完整性以及问卷填答的有效性,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94.3%。将调查搜集的数据筛选差错整理后使用SPSS

4、社会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三、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的目前状况  1.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是经济适应的基础,失地农民能够有依靠职业提供的经济收入,实现在经济层面上的社会适应。解决就业理由是失地农民城市化及其社会适应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社会支点,即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和职业转换。根据劳动社会学的观点,就业是社会地位(涵盖财富、权力、声望)的基本因素。  从失地农民就业情况来,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些中年失地农民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不容易掌握新技能,有些行业和工种存在限制农民工进入的理由。从调研结果来看,失地农民就业状态以从事农业生产、打零工、失业三种

5、状态为主。失地农民由于长期受小农思想束缚,缺乏闯市场的信心,有28.4%的失地农民仍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失业状态的农民也不在少数,高达26.9%;17.9%的失地农民从事打零工的工作。打零工这一职业表明失地农民不充分就业情况较严重。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力不能充分得到有酬劳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而是劳动力利用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饱满,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其他就业类型所在比例较低。  由于失地农民往往缺乏职业技能,获得的工作多半是城市人不愿意接受的“杂、乱、脏、累”活,而这些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

6、适应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工作给予他们的劳动酬劳基本只在最低工资线左右徘徊,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社会福利缺失不仅使他们无法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劳动待遇,这使得失地农民的职业状态一直处于“经济接纳而社会排斥”的状态,严重阻碍了失地农民经济适应的顺利实现。  2.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状况  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往往反射出其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于变迁的回应与选择。为了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社会交往的对象及类型,将被访者社会交往对象分为以下几类:农民、农民工、经商人员、政府官员、学校人员及其他。通过对于社会交往人群的界定挖掘失地农民主体之间血缘的、亲缘的、地缘的等多种互动形式。据

7、此分析失地农民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后,其身份由农民变市民的工程中,其交往内容和形式是否发生了一定变化,探索失地农民自我身份认同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对身份转变的回应和选择。  通过社会交往对象情况调查显示,被访的失地农民社会交往对象为农民比例最高,为78.79%;失地农民在土地经营所有权转让后,其社会交往对象并未发生明显转变。仅有3%的被调查者生活主要交往对象为政府官员和学校人员。表明被调查地区农民生活的主要交往对象为农民,与其他职业的人群交往较少。土地征用之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具有狭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