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09480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研究当今时代教师的教育正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发展趋势,也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指向标。基于对教育规律有透彻分析的后现代教育理念,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性,包括了教育发展的新思想,为人们重新思考和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提供了新的指南。本文试图基于后现代教育理念的视域下,从教师的认知结构、教学技能和师生关系三方面来深入剖析该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作用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化发展;导向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广泛地重视对“后现代教育”的探
2、讨。后现代教育理念是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相融合的衍生物,并充分理解和重新构建“现代性”教育理念,展现出不同的认知观,构建性的课程观和平等的师生观等一系列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因: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化或称教师专业社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教学重要问题的科学化的系统化的理解,深刻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教育理念是一
3、种精神或态度的意识形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还间接影响教学性质。在当今各种教育文化不断的撞击中,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趋势下,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凸显了传统教育理念存在的劣势。因此,只有以科学的后现代教育理念为思想基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将会有更光明的前路。二、后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思想 后现代主义是指19世纪末以来在科学、文学和艺术诸多领域产生规则变更的巨大转变以后的我们文化的状况。[2]后现代哲学思潮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
4、主要变现在教育目的观、课程观和师生观上的运用。1.后现代教育的目的观 后现代主义者从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领域对“现代性”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和重构,主要对后现代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内容规定、类型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建构。后现代教育目的观是反思和批判当今人才培养的理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普遍性”的代表、“榜样”和“理性”的代表,他们垄断着知识,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这种人,“在后现代教育目的中,没有真善美化身的人,没有柏拉图式的哲学王的形象,没有高大全;只有多层面的、复杂
5、的、活生生的、自相矛盾的、自由的特殊个体,他没有任何限定性,不断的自我构建,创造出自己的本质。”[3]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认为某些类型的现代教育目的是能够满足一些人的要求,并且不以培养完人为目的,它们就仍然是现代教育类型的一部分。2.后现代教育的课程观后现代教育的课程观要求打破现代课程观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专断性,坚决地反对是以课程与教学分离为特征的二元对立关系。在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教学内容的变革,更包含着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总在探索教学的新内容,总在重构教学的新观点。课程能够帮助我
6、们顺利地进行学习和反思,它具有丰富的、回归的、关联的和严密的特性,既是后现代课程的设计基础,又在检测后现代课程质量中起到关键作用。总之,后现代教育的课程观“要求创造探索的氛围,具有足够的丰富性、开放性,以便接纳丰富的观点、问题和解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程与教学;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和对话;教学语言、教学情境兼具支持性和批判性”。[4]3.后现代教育的师生观 随着知识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后现代的教育理念强烈地批判“中心性”和“权威独尊性”的崇尚,主张消除位于主导地位的认知主
7、体,倡导建立观察者和认识主体之间平等的关系。其一,在交往过程中,师生关系这两个主体必然会相互作用,两者相对于另一方既不主体也不是客体。其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话”是师生关系通过谈话和倾听进行双向交流的方式,能够让师生之间平等互助相处。其三,师生关系的相互平等,要求师生同时进步,都扮演着求知的参与者身份,表现在共同探讨有关课题的过程之中,一群个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帮助。三、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导向作用 后现代教育理念促使人们以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现象,重新定位教师的发
8、展,并以新的思潮来导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后现代教育理念主要在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对育人目的、对课程认知和对师生关系的处理。1.后现代教育目的观对教师认知结构的导向 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教育目的观促使我们能够培养出多元化的、个性的、能够不断重构学习意义的和不断批判的个体,充分展现了个人的特质。这样的目的观要求教师通过新视角、新构思和新方式来把握知识。具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知识本质看,知识增长应以主观建构性为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