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

ID:23079898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_第4页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疣状胃炎内镜治疗153例临床分析郭占先汤权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广西东兴53810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方法该组153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87例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HP清除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胃镜复查病灶情况。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次治愈85.06%,二次或二次以上治愈10.34%,总有效率高达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5.75%,均优于对照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给予新四联疗法治疗疣状胃炎疗效优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是理想治疗方法。.jyqk,均为多发。随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66例。1.2诊断标准均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局部呈疣状增生,扁平或脐样凹陷糜烂面,均高于胃黏膜基面。活组织检查均为炎性反应,未见恶性变。病灶部活组织Giamsa染色检测,均见幽门螺旋杆菌阳性[2]。1.3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各项检查,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脑肾病变等。术前常规禁食

3、禁饮8h以上。分析可能出现并发症,备好抢救药品及止血药等。术前紧张患儿,可给予镇静药物。术后均给予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四联疗法治疗,疗程7~10d。治疗期间定时均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纤维食物、牛奶、豆浆等,避免重体力劳动等。1.3.1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设置电流为电凝电切混合挡,功率30in,功率60处通电,通电时间1~3s,凝固程度与高频电凝标准相同。1.4观察指标及随访两组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及HP治疗情况

4、。治疗后30d进行胃镜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病灶情况。1.5疗效评定标准据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情况综合评定。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病灶全部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缓解50%以上,胃镜检查病灶缩小50%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或加重,胃镜检查病灶扩大或未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1.6统计方法统计分析软件用SPSS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2结果2.1治疗疗效对比通过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次治愈85.06%,二次或二次以上治愈10.34%,总有效率

5、高达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治疗后均有一定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轻度胃肠并发症治疗组术后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10例,给予治胃四联疗法4d后症状消失;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于术后10~20d发生不同程度胃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1)。见表2。3讨论疣状胃炎临床并不少见,主要症状和其它胃病相似,以上腹不适为主,表现为

6、疼痛、腹胀、恶性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以往受检查限制,诊断不清或检出率不高,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检出率不断增高。据相关报道称,胃镜检出率约1.2%~3.3%,发病率为2.07%~16.40%,受地区及饮食习惯等差异明显[3]。疣状胃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机制异常、胃酸分泌旺盛及饮食结构改变、不规律等具有相关性。以往胃病均给予治胃三联或四联疗法,以抑酸药物降低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黏膜修复、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以减少食物、胃酸及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黏膜刺激继续加重,降低

7、胃黏膜炎症反应,使临床症状改善,但易反复发作。相关报道称,疣状胃炎高度倾向癌变[4]。故单纯的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及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虽可改善临床症状,但病灶未完全消失,停药后继续加重或扩大,从而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导致恶变。可见,彻底清除病灶是治疗关键所在。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内镜下治疗疣状胃炎成为可能,如微波、射频消融、激光、热极、高频电凝及氩离子凝固等治疗方法应用而生。临床报道以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治疗疗效最佳,其中高频电凝是以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局部高热效应,凝固蛋白、组织等,使局

8、部组织坏死-脱落,机体自身修复,同时可高温可杀灭局部致病菌或幽门螺旋杆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5]。缺点为易导致穿孔或出血,且操作过程中,易产生汽化现象,影响手术视眼。穿孔多为操作不当、电凝过深或炭化过度引发。出血多为远期脱痂出血多见。氩离子凝固作用原理基础为高频、高压电流。高频电结合氩气特性,通过轴向、侧向及自动传导非接触条件下,减少损伤组织,降低创面温度。使有效凝固或损伤深度不超过3mm,降低穿孔发生危险;氩气电弧凝固均匀牢固,利于伤口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