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

ID:23018185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_第1页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_第2页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_第3页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_第4页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道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教育结果,无论对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方式策略的探究,还要注重心理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培养途径;心理分析  []A[]1007-4244(2013)01-085-4

2、  学生品德的形成实际上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和教育的外部影响与学生自身的各种内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完成培养学生品德的任务,必须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  一、丰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  (一)出现不符合道德行为的理由  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和支配道德行为的前提,在品德形成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中出现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或违反道德要求的举动,其理由主要是由于:  1.对道德概念的认识错误,如把尊敬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途径的心理由优秀站

3、.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老师看做拍马、拉关系,把破坏纪律当做“勇敢、有个性”,把向老师反映同伴的错误说成“出卖朋友”等等;  2.不知道在各种活动场合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执行这些规则有什么作用,不执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口头上知道某些道德知识,却不能按道德要求行事。  (二)提高大学生道德认识的策略  造成不符合道德行为的关键在于道德知识贫乏,对道德要求缺乏正确的理解。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  道德知识与文化科学知识一样,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形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反映,学

4、生理解和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分清各种事件与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公正与偏见、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才能按照道德概念的理解水平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才能以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作出判断,因此道德概念的掌握对道德认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德概念与知识概念一样,是表示一类事物的抽象名称,其形成经历着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复杂过程。道德概念的掌握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许多推动知识概念理解的规律同样地适用于道德教育。例如,感性的道德经验是形成道德概念的基础;提供典型的榜样,突出榜样的

5、本质特征;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比较的策略;采用变化事物非本质特征的变式等,都有助于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2.促使学生接受道德要求,并转化为内在的道德需要  在品德教育中,教师要根据社会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由于学生对外部的教育影响并不是机械的、被动地全部接受,因此,教师在一个班集体里向全班提出课堂教学的行为规则时,通常是有的学生能遵守,有的学生不能遵守。这种现象表明,从外部的教育影响到学生接受教育,其间经历着一个复杂的内化过程。换句话说,外部的教育要通过受教育者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才

6、能纳入主观的反应,形成一种力求维护和实现道德要求的愿望或意向,或称之为道德需要。当道德需要指向特定的行为目标时,可以诱发道德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按照行为准则去行动的内部动因。由此可见,教育并不能替代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但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和诱导,加速内化的过程。  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是对道德教育的信服。一般来说,教师通过说服教育、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和执行道德要求的必要性,从而激起实行道德要求的意向。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对道德要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识性的理解上或口

7、头表达上,而不能转化为内在的道德需要,对行为不能起到支配和调节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按照道德要求行动,给集体或他人带来益处,并受到赞扬或好评时,才能体会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这种由于实践结果引起的愉快体验,进一步促使他们产生继续按道德要求行动的愿望。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不是光靠个人的单独行动,而是在个人的行为受到集体的接受和验证时,才能信服道德要求的正确性。  3.消除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作用障碍  教育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下列现象:学生理解了道德要求,也认识到执行道德要求的作用,但就是不能付诸行动,有的还出现对立情绪

8、,严重的会拒绝教师或学校提出的任何教育要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类学生由于存在作用障碍,致使他们不能接受道德教育。产生作用障碍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下列理由之一都可成为出现作用障碍的起因:  第一,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过多、过高、过频繁;  第二,学生的道德知识和经验贫乏,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