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ID:23007146

大小: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2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_第1页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_第2页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_第3页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_第4页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文性与中国诗学的“互识、互证、互补”互文性理论发源于符号学,是当今文学批评中应用最广的术语之一。其创始人克里斯蒂娃互文借鉴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狂欢理论,经罗兰巴特发扬光大,逐渐发展为用于文本分析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法国正处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研究者们普遍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分析文学文本,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由无数个能指及其所指代的所指构成。克里斯蒂娃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传统的文本分析观,将互文性理论引入文本

2、。她认为,任何一篇文本的写成都如同一幅语录彩图的拼成,任何一篇文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①互文性概念的提出,首先得到了罗兰,巴特的阐释,并在其为法国《通用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文本理论》词条中获得正统地位,不但得到法国知识界的认可接受,更赢得来自各领域理论家的青睐。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其理论研究,并逐渐将此理论应用于文学、语言学、中国传统诗学、翻译等多个学科。本文将从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生成方式、话语阐释方式三个方面来寻求东西方异质文化所赖以形成、发展的基本生成机制和学术规则,并从意义生成的哲学观、生成方

3、式、言说方式和解读方式的解析之中,通过还原互文性理论和中国相关文论的历史语境及各具特色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厘清两者的文论发展脉络,以期实现互文性理论与中国诗学概念的互识、互证、互补。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其目的并不仅在于指出引用、戏拟、模仿、变形等文本间的互文指涉符号,把互文性研究停留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维度,而应进一步分析其互文过程中的意义动态生成方式,话语在当下语境中产生的不同的叠加、反转、讽刺等效果,以及读者在解读话语时产生的无穷的阐释可能。一意义生成方式的互识从东西方不同的意义生成方式来看,由于自然

4、环境、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意义生成方式上的差别。中国人的学问多以注经的形式呈现,通过阐释圣人之意而无限接近道,所谓依经立义是也。把自己的见解融人对古人之道的阐发,即对《诗》、《书》、《礼》、《乐》、《周易》、《春秋》六经的阐释。六经系统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概念的出现并不是几部书简单的相加或者拼凑,而是一个诠释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诠释的过程中,每部经典分别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然后与其它经典连接为一个意义的整体。②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里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③六经文本诠释系统中的互文性,经、

5、传、注、笺、疏与正义之间的意义关系本身就是中国古典诠释学上的互文关系。④从文学生产的角度看,意义的生成来自文本的自我指涉,文本成了生产力。比利时著名哲学家布洛克曼指出,一个新的文本就是语言进行再分配的场所,是用过去语言所完成的新织体⑤。在西方互文性理论观照下的中国诗学研究,揭示的正是由中西方特定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意义生成和话语生成方式的差异,两者的可比程度越高,对话越富有成果。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进行比较时应把这些概念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和各自文化传统中去考证辨识,而不能为了比

6、较而比较,这也可算是打通东西方界限,研究中西方文论的秘响旁通的互文视角。追溯互文二字的渊源,不难发现在《说文解字》中,互字和文字的解释:互:可以收绳也,从竹象形,中象人手所推握也。文:错画也,象交文。互字的释义为绞绳时将绳子交错地收拢在一起,可理解为交错,交叉;文字的意思带有纺织品或纺织品的交杂色彩之意。英语中把文章的结构或特点叫做tex-ture,也有(纺织品)纹理或质感的意思。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互文二字的阐释与西方互文intertexturality具有一定的通约性。西方互文性理论所指的是文本与文

7、本之间的关系,具体分类大致分为宏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英国学者哈尔蒂姆与梅森⑥将其分为主动互文性与被动互文性;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⑦又将其分为互文性与超文性,前者指两篇文本的共存(甲文和乙文同时出现在乙文中),后者指一篇文本的派生(乙文从甲文派生出来,但甲文并不出现在乙文中);中国学者辛斌⑧将互文性分为具体互文性与体裁互文性。根据学者自身对理论的理解、阐释方式以及用途的不同,分类方式也会有所区别。这些分类方式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宏观层面,大致停留在文本体裁相似性这个角度;微观层面,则从字

8、、句作为马赛克式的碎片镶嵌3]4]5]于文本中这个角度进行讨论。中国诗学互文二字主要是从修辞手法阐释其文意生成的方式,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避免重复并互相补充其意。许嘉璐认为互文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组、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修辞方法,对于互文,需要前后参互才能领会其完整的意义。⑨说到底,互文就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省文方式,一种文字修辞格,其作用在于以少总多、言此即彼,虚实相生、丰富文义,其表现形式为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