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

ID:2295165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_第1页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_第2页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_第3页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_第4页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129 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9例染色体多态变异与生殖异常的临床研究染色体多态变异是正常人群中染色体恒定结构上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表现为同源染色体结构和带纹强度的差异,如次缢痕、随体区变异、Y染色体长臂区长度变异及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等。由于变异微小,基本上无明显的表型异常,因此传统认为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不具备病理学意义。通过对1392例生育异常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比较,发现染色体多态与生殖异常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1-2015.8来我院生殖医学科不育

2、不孕门诊男性门诊就诊的1392例生殖异常夫妇,年龄在23-45岁之间,临床表现为异常孕产史,如自然流产、畸胎、死胎等,同居两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发不孕等。  1.2 研究方法  取受检者外周血2-3ml,肝素抗凝,在无菌条件下接种0.3-0.5ml于1640培养液中,37℃培养68-72h后,按常规标本制备。胰酶G显带处理,Giemsa染色,每例计数30个细胞,核型分析3-5个,按照IS(1995)描述核型。  2 结果  本文报告1392例生殖异常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多态异常129例,异常核型检

3、出率9.3%,明显高出普通人群的发生率(2.6%),129例中,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随体变异、臂间倒位共3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Y染色体大小变异90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与生殖异常检出临床效应。  3 讨论  引起生殖异常病因学较复杂,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微生物因素、内分泌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但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生殖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多态异常是可遗传的,并且通常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如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加长和缩短、D/G组随体增大(双随体)或缩短、9号染色体臂间

4、倒位、Y染色体长度变异等,过去大多文献对染色体多态变异持有争议,认为染色体多态,由于携带基因少,未达到染色体畸变范畴,一般不容易导致表型异常或不良后果,但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逐步倾向于染色体多态变异具有遗传效应,并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临床效应。本文对1392例生殖异常患者检出染色体129例,占受检人数9.3%。  3.1 次缢痕变异  主要是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长较常见。次缢痕常位于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区,主要由高度重复DNA序列组成,异染色质区在着丝粒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5、是易发生断裂部位。它的增长与缩短可能造成同源染色体配对困难,引起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不平衡配子,而导致不良孕产。本文检出次缢痕变异6例,分别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长均具有自然流产史及畸胎。  3.2 D/G组p+及随体的变异  D组(13、14、15)和G组(21、22)染色体是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chromosome),其短臂是高度可变区,以延长为多,D/G组染色体的短臂复杂,包括异染色质区增加、随体增大或双随体,导致生殖异常主要的因素可能是影响了配子的形成及细胞

6、的分裂分化,导致不同的临床效应。本文检出27例D组ps+及G组ps+患者均为反复流产、早产等生殖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以上推断。  3.3 染色体臂间倒位  是染色体结构异常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以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最常见,人群中发生率平均达1.0%-1.6%,以往被认为是一种染色体多态性,但现在更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其有遗传效应,尤其与生殖异常关系密切,所以有人提出将其归入染色体结构异常,本文检出4例,其中3例是inv(9)(q12q13)具有自然流产史及早孕。1例inv(9)(q11q12)畸形化,

7、虽然倒位特点不同,都表现流产、早产、畸形化等相同的临床症状,从倒位区带进行分析,9号染色体倒位后,染色体重排,部分基因序列发生位置性改变,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位置效应,有文献报道在9pter→q12段上为松弛素(RLX)基因所在,RLX不仅与妊娠有关,而且在生育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9号染色体多态结构并非属正常现象,其遗传效应决定于重复片段,缺失片段的长短以及所含基因的致死效应。  3.4 Y染色体长度多态性  通常认为是人类染色体多态性的一种,多态性在群体中发生率仅为2.16%,本文检

8、出90例Y染色体多态变异,其发生率占首检人数6.4%,高于一般人群染色体异常频率。Y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长臂染色质区的变化。关于Y染色体长度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已有种种推断,关于Y染色体长度变化引起不良后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有报道,大Y染色体长度与Y染色体长臂DNA螺旋化程度有关,可导致无精或精子畸形而影响生育,与流产无关。但本文58例大Y携带者中34例,其妻表现为自然流产、胎停,提示大Y与胎儿发育异常之间有某种联系,可能是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DNA过度重复,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