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

ID:2294434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_第1页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_第2页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_第3页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_第4页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关于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导读:“尽善于泅水的”等多处出现当地土语语法特征和习惯,这些语句莫不散发着民间语言天然敦厚淳朴的天籁氤氲。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所作的、无须艺术修饰的简单描摩与再现就是艺术创作,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和“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  再看《端午日》的“美”  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总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长期在特定自然的、历史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真实地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生活。通过欣赏民俗文化作品

2、中的色彩、民风、习俗、语言的“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激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民俗文化;欣赏;民族  1674-9324(2013)25-0170-02  著名作家季羡林曾说过:“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的土地,其怪异的风土人情,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于天下。湘西如果没有像沈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画家,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terraincognita(没有人了解的土地)。”凤凰古城这片土地上的奇特的风土人情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欣赏《端午日》,品味中华民俗文化的“土”与“美”。  一、“土”——色彩土  红黄两色

3、是中华民族在喜庆场合普遍使用的颜色,表示大吉大利,喜庆有余。红色是兴奋色,能调动情绪的兴奋因子。譬如:“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带头的)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一匹红布”、“(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还有隐藏的“鞭炮”色,不用问,一定是红色的。林林总总的传统色彩充斥文中,时时处处洋溢着俗不可耐的“土”气。《端午日》中的文句“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的“雄黄”色,既是莹丽富贵的象征,又是千古帝王色。而为“王”做“相”的祈愿虽然仅存于短暂的冥想中,但这浓酽的富丽,是人们对浓郁、强烈、丰满色调的追求与喜好,也是人们对华贵生活的向往和企求。  二、“土”

4、——习俗土  文中植根于华夏沃土的湘西民风土俗,本着质朴纯良的土性,于浮华喧嚣的红尘中不染铅华独守香闺,幽然傲立于百家争鸣的民族文苑,成就着世界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霞光四射,炫目多姿,令人瞩目。如;穿新衣、吃鱼吃肉、额角写王、赛龙舟、鞭炮示贺、捉鸭助兴等莫不缤纷着民族习俗的“土”。沈先生炙情的语言激人遐思,茶峒人的民族精神浸润纸背。既有观众的呐喊助威与赛手激烈竞渡的大场景的热力配合,又有船上桨手和锣鼓手间的倾力合作。这种民族的凝聚力随处可见,弥漫着华夏民族老土的民风。而“捉鸭子”助兴的余韵更是与沱江这块土地分割不开的异文化的独特习俗。  三、“土”——语言

5、土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艺,是中华文艺和美学宝库中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那些运用形象的和诗一般的语言中,阐发了他们具有民族文化深层内涵的独到见解。口头文艺的大量存在,是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文字,但这并不意味他们没有关于文艺的理性深思,独特的话语表达系统和多样的表现形态呈现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少数民族文艺中。《端午日》的民间口头文艺论述特别值得一说,文中简练明快、朴实无华的乡音俚语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湘西端午赛龙舟和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赶鸭子的生动画面,民间乡土口语不经意地穿

6、插其间,亲切淡雅,意蕴非凡。如文中三个“莫不”,“把船向前划去”、“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尽善于泅水的”等多处出现当地土语语法特征和习惯,这些语句莫不散发着民间语言天然敦厚淳朴的天籁氤氲。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所作的、无须艺术修饰的简单描摩与再现就是艺术创作,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和“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  再看《端午日》的“美”  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对美的形态的特殊的感受,是每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一个重要内涵,每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都会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在该民族的文化习俗

7、、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中得到解释和证明。绚丽多彩,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感受,是对自然景象、社会生活现象和文学艺术创作的赞美之词。既表现了每个民族特殊的美的价值观,也浓缩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对美的形态的这种特殊的感受,可以体现在民族艺术的创作风格中,也可以作为日常的风俗习惯、生活时尚、审美情趣甚至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美”——场景美  不同民族的妆饰具有自身的民族习惯特点,许多少数民族,都崇尚色彩的繁富与艳丽。由几个“莫不”排比出盛装华服的茶峒人的阵势强大,且是在“鱼”“肉”饭

8、饱之后,更以饱满精神和百倍干劲拉开助威阵势。人群中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