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36484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2
《简谈古代文学课程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古代文学课程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意义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古代文学课程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意义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古代文学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人们往往会肤浅地将此类课程分割独立,以单独呈现的方式传授接收,忽略了在对外汉语专业的语境这一限制下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导致文学与语言的相对分离。本文着力找到语言与文学的契合点,从文学自身挖掘出适合在国际汉语教学背景下的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古代文学
2、国际汉语教学法 []A[]1009-5349(2013)02-0254-02 一、古代文学课程目前状况呈现 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普及、推广、延续华夏传统文化进程中的生力军,所以,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过程中深入探讨古代文学课程的进展目前状况尤为必要。 (一)流于形式的师生沟通,互动性渐入颓势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群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一观念的肆行,使得人们的精神层面停留在物质享受上,而忽略甚至是不屑于精神层次的进一步升华,在这一浮躁的氛围之下,在校生更多的只是关注学分获取情况和及格率,几乎没
3、有或很少摒弃这些外在强制性的浮华的被动学习动机,而在这一古代文学课程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意义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动机的直接干预下,学生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而不去深入探讨钻研课程内在的意蕴,更不会在课堂提问或课余时间咨询访问在授教师相关专业知识,这种应付性质的单方面学习状态很容易使得古代文学课程流于形式,师生互动的概率降低,渐现颓势。 (二)对外汉语专业背景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起步晚,照搬旧路 古代文学课程在国内开设跨度比较长久,但是对外汉语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是个成长型的新兴专业,所以在专业背景下,古代文学也还处于雏
4、形阶段,各方面都还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适应与融合,从先前的注重文学素质、人文底蕴的培养到目前的对外汉语推广形势下的文学、语言双培养的新型目标。目前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贯秉持对外汉语专业设置之前的教学模式和套路,这是有情可原的,也是当下摸索阶段的可行之路,但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市场的开启,环境形势已不允许依旧固步自封,照搬旧路,而是十分渴望新型的专业的配套的配合语言教学的文学传播新思路、创新教学法。 (三)地域文化差异显著,专业授课受限 地域文化差异是历史演变长期积累的产物,是必须直面、必须接受的既定事实。全国范围内对外汉语专业
5、设置有诸多限制因素与障碍条件,面对各个不同地域下的古代文学教学随之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传统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古代文学在该地域的传授接收效果及传输力度,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也是需要着力寻觅相对应的缓和解决措施的当前要求之一。所以,需要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地将古代文学与当地文化层次目前状况相结合,并辅以相应语言带动双语教学,为对外汉语知识技能的升华铺垫前期准备。 二、基于先哲观点的古代文学教学法借鉴设想 在文学发展历程中,门荫或私淑等现象层出不穷,举凡人才除自身修养及学习能力之外,老师的教学理念甚至直观的策略指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感染了门生
6、弟子。而且许多策略在今天我们仍可拿来借鉴参考,个人认为古今在古代文学这一承接千古的领域上应有相通之处。换句话说,从文学自身深处挖掘出适合古代文学课程教育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捷径,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 “言不尽意”出自《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可达意但不可尽意;得意忘言出自《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把言视为“意”的代表,以“忘言”为“得意”的途径,以为最要者在得意(即“得道”)。文学创作欲求达意,最好的策略是: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
7、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由此推之,可将文学创作的策略论指导借鉴至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在言内言外表情达意,言内灌输经典诗词歌赋与具体创作技巧,言外要寄予拓展发散的开放风格,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联想尺度,在学习之余,使学生拥有足够发挥的个性特色展示出来。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深思,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深思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 教与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环,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
8、互影响。深思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自我消化、不断累积的积淀过程,在教授的同时要学会发问,提出开放性无限制的疑问,并学会在一定专业知识渗透的情况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