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

ID:3118078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_第1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_第2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_第3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_第4页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比较教学法在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就是通过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水平。比较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进行比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存在两种以上事物;事物之间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事物之间必须有不同的性质。比较法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可以克服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运用比较法来认识事物,以达到深刻的了解和认识。[1]  比较教学法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学时可在一篇文章内进行比较,也可用教材中同类教材进行比

2、较,还可以将课内文章同课外阅读到的文章进行比较,教学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师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深刻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一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6  人物形象是文章的重点,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特色。人物描写在文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要通过人物形象的行为动作折射出来,因此在教学课程中,对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异常重要,当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会联系到另外一个人物,然后重温一下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温故而知新”。既能重温旧

3、的知识,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譬如我们在学习《战国策》的时候,当我们学到《庄辛说楚襄王》,我们对庄辛进行分析时,我们对庄辛分析时便会想到另外一篇文章《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和庄辛都算是一名谋士,庄辛他见微知著的发现问题,并毫无避讳直言上谏,他两次进谏,在楚襄王根本听不进的时候,庄辛以其超凡的智慧拯救了落难的楚襄王。对于冯谖,为了报答孟尝君的收留与照顾,冯谖帮助孟尝君脱离多钟危险,并在百姓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再如,我们知道孔子弟子众多,颜渊与子路都是孔子的弟子,他们都受孔子儒家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有着各自的差异。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卿裘

4、,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路希望把他的车马、衣服等都拿来与朋友一起享受,就算坏了也不后悔。可见子路是一个非常有气魄、很有侠气的人。而颜渊却是另外一面人物,他的道德修养非常高,与子路完全是两个典型。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希望有好的道德成就,对社会虽有善行贡献,但却不骄傲。英雄与圣贤的区别是,英雄可以施劳,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别人的烦恼、痛苦上。圣贤则想担起天下的烦恼与痛苦,所以子路与颜渊的形象是有区别的。  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在学习古汉语课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对一个人物形象的掌握,通过与另外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便会轻松了解人物。学生在课堂学

5、习的过程中往往对人物特别感兴趣,无论他是英雄或是草莽,如果我们利用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好奇心理,那么以“牵一发而动全身”6之势,顺着思路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效果更好。教师对教学内容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引领学生学习。  二表现手法上的比较  表现手法的使用,使文章增加感染力,富有文采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表现手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显得相当重要。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现手法包括想象、联想、类比、对比等。  《过秦论》与《六国论》虽然出自不同作家之

6、手,但有同曲异工之妙。两篇文章一说秦国灭亡缘由,一说六国破灭原因。《过秦论》和《六国论》虽然都运用了评述结合的手法,但两文的侧重点不同。《过秦论》侧重于记述,因为本文主要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来进行对照比较,从而证明秦灭亡的原因。《六国论》主要在分析阐述六国破灭的原因,赂秦弊端所在,所以全文侧重点放在议论分析上。《过秦论》先述后评,以述为主;《六国论》采用先评后述,以评为主。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过秦论》如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实力很小,可以说“不可同年而语”的程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6[2]。而《六国论》中,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和宋王朝契丹、西夏的关系作对比说明,宋王朝如因贿赂敌人而亡国,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和最为下策的做法了。两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先叙后议,夹叙夹议。《过秦论》擅用排比、夸张、叠句、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读之有荡气回肠之慨。《六国论》却巧用了比喻、引用、设问、夸张之技法,使语音层层叠进,环环相扣,极具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巧妙对比,令人心悦诚服。[3]  三相似作品之间的比较  古汉语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间的内容与特色都是鲜明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