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

ID:22861239

大小:44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1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_第1页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_第2页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_第3页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_第4页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及异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試說楚文字中恭字的異體(修訂稿) 偃桐  摘要:本文通過字形的比較和考察認為,楚銅器銘文和郭店簡的字即恭之異體,進而對相關簡文進行了初步解讀,對古文字中相關的共字形體也略作討論。關鍵詞: 恭 異體    壽縣朱家集銅器銘文中冶師名“陳”之,舊釋“共”,其原篆作: 第一組: ?紹匕3.977[1]  ?紹匕3.978第二組: 陳車飾18.12040 楚王酓盤16.10158、楚王酓鼎5.2795 時代大致相當的銅器銘文中“共”字作: A組 蔡侯尊11.6010 春秋晚期 蔡侯盤16.10171 九里墩鼓座2.429 春秋晚期 犢共卑戟17.11113 戰國晚

2、期 偏旁,王子囗戈17.11162 戰國B組 楚王酓前釶鼎4.2479 楚考烈王 楚王酓前簠9.4549楚王酓前簠9.4550楚王酓前簠9.4551C組 楚王酓前鼎5.2623 楚考烈王(金文編摹)楚王酓前盤16.10100、楚王酓鼎5.2794 楚幽王、楚王酓鼎5.2795 楚王酓盤16.10158 A組的上部兩豎筆略微向兩邊傾斜,中部分別飾以兩圓點。B組的兩豎筆則比較直,兩點已經演變成一橫以貫之,整體上看起來結構比較規整。中間還當有演變的環節。C組的上部兩豎筆則明顯都呈向兩邊略敞開之勢,且下部微尖。同為楚王酓前的器,鼎和盤的字體已明顯呈現出新的變化,而

3、釶鼎的字體則偏古,這由下部所從的“廾”形亦可得知。所有這些,都與舊釋為“共”者字形明顯有異。前者上部所從為封口的橢圓形,上端微尖,陳車飾和?紹匕(3.978)的字形上部雖未封口,但兩筆明顯有靠攏趨勢,二者的分別至為明顯。於是,舊釋難免就讓人生疑。同批銘文中的字作: 、楚王酓鼎5.2794、楚王酓鼎5.2795 楚王酓盤16.10158 字下部所從與之上部第一組基本相同,而與第二組略異,即將前者橫貫橢圓形的直橫改作向上的弧形。這在古文字材料中是屢見不鮮的,二者并無實質性的差別。這也可以由同批材料中的忑字字形來證明,忑字作:  楚王酓鼎5.2794 ?盤埜匕3

4、.975[2]?盤埜匕3.976 第一例下部所從同第一組之上部所從;後二例則與第二組基本相同,橫貫之筆基本拉直。戰國文字、尤其是楚文字中,相關的心及從心之字亦有不少類似的情況,其寫法如下: A組包山218[3]包山220郭店·語叢三15[4]郭店·語叢三26郭店·語叢三50郭店·語叢三50璽彙4519    璽彙4501[5]B組郭店·緇衣8、郭店·老子乙11郭店·老子甲8郭店·老子乙11   C組    郭店·緇衣33郭店·緇衣33 D組      璽彙0685 因此,我們以為前者上部所從亦當為“心”,字可隸定為“”,至於在銘文中怎麼讀,則不易確定,因為

5、它記錄的僅僅是一個人名。表中D組字形的下部實際上和共字的上部寫法相同,可能二者在當時確實有互混的情況。但上述銅器銘文中的字形當不會是混用而導致的現象。郭店《六德》22簡有字作,原釋文(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1998:187)釋作“共”,“上共下之宜(義)”,文義稍嫌別扭。陳劍指出此字上從心下從廾,沈培認為正確,說可能寫成“心”是誤寫[6]。案:此字當如陳劍分析,可隸定作,會雙手捧心之義,亦可分析為從心廾聲,這樣,它很可能就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7]《說文》:“摶,肅也。從心、共聲。”如此,此字與恭當有聯系。帛書乙8.11有恭字作[8],與銅器和郭店簡字形比較

6、,有兩個不同,一是心旁在下,一是從共。共亦從廾聲,故二者音同。戰國文字中偏旁簡化現象習見,共旁減省作廾,古文字中不乏其例;偏旁上下異位,晚期古文字中亦多有見。故銅器銘文和郭店簡的字,很可能就是帛書恭字寫法之簡省,二者當為一字之異體。《古璽彙編》著錄有兩方印作: 璽彙3658璽彙5389 湯餘惠(2001:704)將、二字列於恭字頭下,是。二字亦可暫隸定作“”。何琳儀(1998(2004):417)據此二例認為恭字共旁或省?作。與帛書乙的字形對照,此說頗有道理。頗為有趣的是陶文中有恭字作[9],上部所從,除去中間部分,與字上部所從基本一致,這樣,恭字所從共旁

7、省作,似乎便有兩種來源,一是如上引陶文,省成(中間微橫一筆為共用筆畫);一種當如何說,省?作。仔細比較,我們認為字上部可能是由前一種途徑省變而成,而字上部則很可能是由共省?而來。何氏說“共旁或省?作”,現在看來,也頗為謹慎。這樣,將“”釋作恭,在形體上似乎也沒有大礙,“”即從心共省聲。這種寫法的恭字,目前所見僅這幾例,古璽所錄的兩例字形體目前尚不明歸屬[10],而在楚銅器銘文和簡帛中則有7見。《說文》訓恭為肅,古注中多解為下對上的恭敬、恭順。恭也可用來表示上對下,《尚書·洪范》:“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

8、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乂,明作晢,聰作謀,睿作聖。”偽孔《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