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94512
大小:3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谈楚文字中的垔字》商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談楚文字中的“垔”字》商榷(首發)殷南山程燕先生近期發表了《談楚文字中的“垔”字》一文(下稱“程文”)。[[]程燕:《談楚文字中的“垔”字》,《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程文指出,即將發佈的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殷其雷》的“殷”作“”,其左下所从即“垔”,可作爲將以下A及B、C、D所从釋爲“垔”的力證(下圖徑取自程文):程先生在陳劍先生對D字釋讀[[]陳劍:《上博簡〈子羔〉、〈從政〉篇的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文物》2003年第5期。]的基礎上,又列舉了金文部分“垔”及从“垔”之字
2、,認爲鄭太子之孫與兵壺銘“”和安大簡《詩經》“”的寫法,“‘垔’旁上部皆作十字形,這恰可證明上部作十字形的字亦可釋作‘垔’”。進而以“垔”爲出發點,重新考慮A-D四字的釋讀——A字爲“垔”,前一例讀“威”,後一例疑讀“殷”,“垔(殷)(離)”即大憂;B字爲雙聲符字(“垔”、“寅”均聲),從整理者讀“寅”;C字隸作“”,從讀書會讀“隱”;D字隸作“”,可能讀爲“孕”。對以上字形聯繫以及字詞重釋,筆者認爲還是有商榷餘地的。大致有以下幾點:其一,儘管安大簡“”所从“垔”之上部作十字形,與A及B-D所从相同,但其下部爲“
3、土”,而非“”。而程文所舉其他金文的“垔”(見下圖,以及鄭太子之孫與兵壺“”字),其上部爲十字形者,下部則不爲“”;下部爲“”者,上部則不爲十字形,[[]程文所舉集成10824“”字,因缺乏文例,無法確認即“垔”,且其上部非十字形,另外右上角尚有一筆,還無法與A等認同。]依舊與A及B-D所从有別。從以上現象可進一步看出,這些“垔”形儘管上部或下部偶有變化,但整體總是保留著與A及B-D所从之形的區別特征,如要將其兩者認同,恐怕需要更直接的例證。其二,楚簡已有可明確認作“垔”的,其上部均非十字形,如程文所舉的清華壹《
4、耆夜》簡8“()”、清華貳《繫年》簡1“(禋)”。此外清華叁《芮良夫毖》簡20有“”,在句中讀法雖未確定,但其左上當係“垔”。如此,假設A及B-D所从亦爲“垔”,爲何其上部均與楚簡可確定的“垔”不同?或者說,爲何“、、”所从“垔”旁上部均不寫作十字形?其三,A字前一例(下稱“A1”)對應今本“畏”字,從用字考慮,認爲A1即“鬼”之異體[[]劉洪濤:《清華簡補釋四則》,《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1期。]再讀“畏”,很順適;而若認爲“垔”(影紐真部),再讀“畏”(影紐微部),韻母上雖可旁對轉,仍嫌不夠密合,程文所舉通
5、假例也稍顯輾轉;其四,A字後一例(下稱“A2”)上下文爲(用寬式):“如飛雀罔A2,不惟鷹隼,迺弗虞民,厥其禍亦羅于。”[[]釋文綜合諸家意見,參王明娟《清華簡〈説命〉集釋》,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4月。]是以飛雀、鷹隼爲主題的譬喻,“A2”出現在二者之間,若如程文讀“殷離”,訓大憂,仍不如讀“畏離”[[]“畏”爲整理者原釋;“”,黄傑先生讀“羅”(《讀清華簡(三)〈說命〉筆記》,簡帛網2013年1月9日),但考慮到下文有“羅”(“羅于”),用本字,故筆者認爲“”應讀“離”,義同《詩·兔爰》“雉離於羅”
6、、《易·小過》“飛鳥離之”等之“離”。](畏懼被捕捉)合適,其下文“羅于”可證。[[]順帶提及,假設如程文讀“殷離”,則“殷”應該也不當訓大,而應训“憂”,古書常見。用此義時有寫作“慇”或“隱”。《說文》:“慇,痛也。”段注:“《桑柔》‘憂心慇慇’,《釋訓》:‘慇慇,憂也。’”《詩·邶風·柏舟》:“如有隱憂。”]另外,將B字分析爲雙聲符字,有一定道理,不過如果所从非“垔”,劉洪濤先生的字形分析仍可成立。至於C、D二字,讀“隱”、“孕”,在文例上仍不夠堅實。C字讀法尚難確識,D字讀“孕”於古音尚隔(“垔”屬影紐文部
7、,[[]此據何九盈、陳復華《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下同。或歸真部,如唐作藩《上古音手冊》,中華書局2013年。]“孕”屬喻紐蒸部),即使可通,文意上也並不會優於“懷”。綜合考慮以上幾點,筆者認爲,穩妥一點,還難以根據安大簡“”字確定A及B、C、D所从爲“垔”。從字形相似性講,C與“”只是左下角部件稍異,或可從“垔”的角度重新考慮其釋讀;[[]此外,上博五《三德》簡8釋文有“(鬼)神(禋)祀”,但其圖版此段文字殘泐不清,無法驗證“”字字形到底如何。不過從安大簡“”看,整理者的隸定很可能是沒問題的
8、。]至於其他諸字,特別是A字的釋讀,則宜從“鬼”相關的字去考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