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ID:22836337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_第1页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_第2页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_第3页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_第4页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论语·子路》篇仲弓问政章有“仲弓为季氏宰”的记载,但此“宰”是“家相”还是“邑宰”,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梁皇侃《义疏》:“仲弓将往费为季氏采邑之宰。”[1]是为“邑宰”。而宋李如圭《仪礼集释》却说:“仲弓为季氏宰,家相也。”[2]案:《左传·定公十二年》有“仲由为季氏宰”说、《礼记·礼器》有“子路为季氏宰”说、《孟子·离娄上》有“求也,为季氏宰”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子路为季氏宰。”《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宰也。季氏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阳虎专季氏,季氏

2、专鲁国,阳虎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迭而食之。”《新序·杂事》:“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可见单称“宰”当为“家相”。如《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孔子为鲁大夫而原思为宰”,是为孔子的“家相”。[3]而“邑宰”则当冠以邑名。如《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子游为武城宰。”《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辩政》:“子贡为信阳宰。”“宰”前都有邑名“费”、“武城”、“莒父”、“单父”、“中都”、“

3、信阳”。特别是《孔子家语·致思》的“子路为蒲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明确说是:“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说:“昔仲弓季氏之家臣。”邢昺疏:“仲弓为季氏宰问政者,冉雍为季氏家宰而问政于夫子也。”[4]所谓“家臣”、“家宰”,都是指“家相”而非“邑宰”。上博藏楚简《仲弓》篇简一开端就是:“季桓子使仲弓为宰”。“宰”前没有邑名,当为“家相”。这证明李如圭、邢昺的解释是正确的,而皇侃的“往费为季氏采邑之宰”说难以成立。二元金履祥考证:“季氏其时四分公室而有其二,是有鲁国之半,又专鲁国之权,则其宰亦未易为。然其为季氏宰,不见于传记,岂不久而去之耶?”[5]可见“仲弓

4、为季氏宰”的时间有欠清楚。宋人胡仔《孔子编年》将其定在鲁定公三年(前507年)。[6]今人李启谦则说:他是什么时候任的这职务,《孔门师弟年表》说,是孔子七十岁(他本人四十一岁)时干的。这一看法有道理。因为,第一,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他跟随老师到处跑,一般不会回鲁当这一角色。第二,在周游列国前,他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季氏是不会叫他干这么多权利的职务。由上可以推断,他是在跟随孔子回鲁后干的这一职务了。[7]从上博藏楚简《仲弓》篇“季桓子使仲弓为宰”的记载看,宋人胡仔和清人《孔门师弟年表》以及李启谦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据《春秋经》与《左传》,鲁定公五年(前505年)季平子卒而季桓子立,孔子是年四

5、十七岁,在鲁。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季桓子卒而季“康子即位”,孔子是年六十岁,尚未返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是年六十八岁。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享年七十二岁。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季康子卒”。如果仲弓是在鲁定公三年“为季氏宰”,其时执政的是季平子,季桓子尚未得立,又怎能“使仲弓为宰”?可见胡仔的编年有误。而仲弓如果是在孔子晚年回鲁后“为季氏宰”,就应当是“季康子使仲弓为宰”,而非“季桓子使仲弓为宰”。因为此时季桓子已卒,执政的是季康子。朱渊清已经指出:仲弓当在先为季桓子宰,冉有则在后为季康子宰,两个季氏宰之间大概有或

6、许十年左右的时间先后。……根据通常情况考虑,仲弓也许会略大于冉有;更重要的是司马贞所引的《家语》中确实没有仲弓小孔子二十九岁的记载,而只是说“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也因此,作为伯牛之宗族的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岁”大概确实是司马贞糊涂而搞错了。[8]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据《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为季氏宰”说,子路为季桓子宰,在前498年。仲弓亦为季桓子宰,只能在鲁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鲁哀公三年(前492年)的十三年之内。而孔子弃官去鲁,在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9]因此,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至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归鲁”前,孔子并未在

7、鲁,“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之事决不会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内,而只能在鲁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的八年之内。据《左传》,至定公八年(前502年)十月“阳虎为政,鲁国服焉”。因此,“季桓子使仲弓为宰”只能在这以后至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孔子弃官去鲁前。而“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左传》的记载是在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夏。而《公羊传·定公十二年》记载:“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