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

ID:22560521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_第1页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_第2页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_第3页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_第4页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論語·子路》篇仲弓問政章有“仲弓為季氏宰”的記載,但此“宰”是“家相”還是“邑宰”,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梁皇侃《義疏》:“仲弓將往費為季氏采邑之宰。”[1]是為“邑宰”。而宋李如圭《儀禮集釋》卻說:“仲弓爲季氏宰,家相也。”[2]案:《左传·定公十二年》有“仲由為季氏宰”說、《禮記·禮器》有“子路為季氏宰”說、《孟子·離婁上》有“求也,為季氏宰”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為季氏宰。……子路為季氏宰。”《公羊傳·定公八年》

2、:“陽虎者,曷為者也﹖季氏之宰也。季氏之宰則微者也,惡乎得國寶而竊之﹖陽虎專季氏,季氏專魯國,陽虎拘季孫,孟氏與叔孫氏迭而食之。”《新序·雜事》:“孔子侍坐於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之乎?’”可見單稱“宰”當为“家相”。如《論語·雍也》:“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孔子爲魯大夫而原思爲宰”,是為孔子的“家相”。[3]而“邑宰”則當冠以邑名。如《論語·雍也》:“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子游為武城宰。”《先進》:“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路》:“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史記·仲尼弟子

3、列傳》:“子賤為單父宰,反命於孔子。”《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辯政》:“子貢為信陽宰。”“宰”前都有邑名“費”、“武城”、“莒父”、“單父”、“中都”、“信陽”。特别是《孔子家語·致思》的“子路為蒲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明確說是:“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說:“昔仲弓季氏之家臣。”邢昺疏:“仲弓爲季氏宰問政者,冉雍爲季氏家宰而問政於夫子也。”[4]所謂“家臣”、“家宰”,都是指“家相”而非“邑宰”。上博藏楚簡《仲弓》篇簡一開端就是:“季桓子使仲弓為

4、宰”。“宰”前没有邑名,當為“家相”。這證明李如圭、邢昺的解釋是正確的,而皇侃的“往費為季氏采邑之宰”說難以成立。二元金履祥考證:“季氏其時四分公室而有其二,是有魯國之半,又専魯國之權,則其宰亦未易為。然其為季氏宰,不見於傳記,豈不久而去之耶?”[5]可見“仲弓為季氏宰”的時間有欠清楚。宋人胡仔《孔子編年》將其定在魯定公三年(前507年)。[6]今人李启謙則說:他是什麽時候任的這職務,《孔門師弟年表》說,是孔子七十歲(他本人四十一歲)時干的。這一看法有道理。因為,第一,在孔子周遊列國時,他跟隨老師到

5、處跑,一般不會回魯當這一角色。第二,在周遊列國前,他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季氏是不會叫他干這麽多權利的職務。由上可以推斷,他是在跟隨孔子回魯後干的這一職務了。[7]從上博藏楚簡《仲弓》篇“季桓子使仲弓為宰”的記載看,宋人胡仔和清人《孔門師弟年表》以及李启謙的說法都是錯誤的。據《春秋經》與《左傳》,魯定公五年(前505年)季平子卒而季桓子立,孔子是年四十七歲,在魯。魯哀公三年(前492年)季桓子卒而季“康子即位”,孔子是年六十歲,尚未返魯。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季康子……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6、是年六十八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享年七十二歲。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季康子卒”。如果仲弓是在魯定公三年“為季氏宰”,其時執政的是季平子,季桓子尚未得立,又怎能“使仲弓為宰”?可見胡仔的編年有誤。而仲弓如果是在孔子晚年回魯後“為季氏宰”,就應當是“季康子使仲弓為宰”,而非“季桓子使仲弓為宰”。因為此時季桓子已卒,執政的是季康子。朱淵清已經指出:仲弓當在先為季桓子宰,冉有則在後為季康子宰,兩個季氏宰之間大概有或許十年左右的時間先後。……根據通常情況考慮,仲弓也許會略大於冉有;

7、更重要的是司馬貞所引的《家語》中確實沒有仲弓小孔子二十九歲的記載,而只是說“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歳。”也因此,作為伯牛之宗族的仲弓“少孔子二十九嵗”大概確實是司馬貞糊塗而搞錯了。[8]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據《左傳·定公十二年》“仲由為季氏宰”说,子路為季桓子宰,在前498年。仲弓亦為季桓子宰,只能在魯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魯哀公三年(前492年)的十三年之内。而孔子棄官去魯,在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9]因此,从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至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

8、子歸魯”前,孔子並未在魯,“季桓子使仲弓為宰,中弓以告孔子”之事決不會發生在這一段時間内,而只能在魯定公五年(前505年)至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的八年之内。據《左傳》,至定公八年(前502年)十月“陽虎為政,魯國服焉”。因此,“季桓子使仲弓為宰”只能在這以後至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春孔子棄官去魯前。而“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左傳》的記載是在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夏。而《公羊傳·定公十二年》記載:“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