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75466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碳关税”渐行渐近 中国外贸面临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碳关税”渐行渐近中国外贸面临挑战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从自身比较优势及国家利益出发,正寻求以征收“碳关税”的形式来改变目前全球的气候变暖及减排问题。与欧洲、日本、美国等相比,我国在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领域并不占有技术优势,出口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碳含量相对较高。那么一旦各国都开始借“绿色”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开始征收“碳关税”,这必将对我国绝大多数工业制成品出口造成严重打击,大幅提高其出口成本。一、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背后的玄机所谓“碳关税”,是指对进口的排放密
2、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发达国家认为该类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2009年6月底,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相关条款。根据这一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碳关税”。在此之后,法国在2009年11月24日的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上,不顾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单方面提出,从2
3、010年开始对从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根据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提议,向外国进口商品征收的“碳关税”税率将为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征收17欧元,此后还将逐步递增。“欧盟应该考虑对没有采取减排手段国家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征税。”作为欧盟的主要智囊机构,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在2009年12月底的最新报告中这样建言。该智库能源气候项目负责人伊恩霍夫(ChristianEgenhofer)表示:“如果启动碳关税,那么可以帮助欧盟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中获得主导地位。”业内有关专家认为,“碳关税”不仅违反了FFanwEN.):环保论文收集
4、或原创因此,一旦美国的“碳关税”政策得到相应支持,将对我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碳关税”政策真正实行,将引起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效仿。当前,法国和加拿大正酝酿出台类似于美国的“碳关税”政策,拟对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对我国这样一个出口贸易占GDP很大比重的国家而言,“碳关税”一旦实施又将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新利器。三、“中国制造”如何应对“碳关税”当前,一个全球性的低碳发展游戏已经开始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积极研究对策、全力参与到这一游戏中来打破发达国家以“碳关税
5、”为由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有关专家对此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首脑及各国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转变资源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国际大趋势。因此,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加速转变我国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政治、经济、环境、外交全方位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第二,加速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碳关
6、税”主要针对高碳排放的进口产品,或称能源密集型产品。届时,像钢铁、焦炭、金属冶炼加工制品等产品可能面临发达国家的高额进口关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给国外提供了大量廉价产品的同时,把大量污染留在了国内,廉价产品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产品价值中没有包含足够的资源环境成本,其结果往往是,我国出口产品反而成为众矢之的。扭转这种局面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一方面,通过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减少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对钢铁、焦炭、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我国重要战略性资源产品继续征收高额出口关税,同时大力促进高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
7、拓展海外投资,这将有助于规避国外开征“碳关税”对我国企业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加快开征国内“资源环境税”,对“两高一资”和高碳排放产品加征“资源环境税”,把外国想征收的税费先由国内征收,税收资金可用于国内资源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第三,积极参与国际上碳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权。如今,国际气候法律秩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和全球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正处于需要更多地有所作为的历史阶段。积极参与构建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法律秩序的国际谈判,对于保障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低碳、高碳产品的界定并无明确定义和标准,但随着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
8、深入以及各国履行减排义务,有关低碳产品、低碳技术认定等诸如此类的国际规则、标准等将逐步成熟,并将对各国产生重要影响。为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