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

ID:22773351

大小:162.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31

上传者:U-25950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_第1页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_第2页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_第3页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_第4页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课程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课程简介二○一四年九月50 目录一、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3《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3《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课程简介3《现代汉语》课程简介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5《古代汉语》课程简介6《文学概论》课程简介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8《外国文学》课程简介9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选修)11《语言文字专题研究》课程简介11《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简介12《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13《文学评论专题研究》课程简介13三、专业模块课程(必修)1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简介14《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15《美学概论》课程简介16《传播学概论》课程简介17《文化产业概论》课程简介18《市场营销学》课程简介18《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课程简介19《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20《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课程简介21《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课程简介21《文案设计》课程简介22《普通话》课程简介23《中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简介24《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简介25四、专业素养模块课程(选修)26《艺术品典当与拍卖》课程简介26《文化活动与项目策划》课程简介27《媒体策划与营销》课程简介27《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28《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课程简介28《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简介29《知识产权法》课程简介30《艺术管理》课程简介30《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31《会展文案》课程简介3250 《广告文案》课程简介32五、文学素养模块课程(选修)33《中国美学》课程简介33《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课程简介34《现代诗歌研究》课程简介35《语用学》课程简介36《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课程简介37《社会语言学》课程简介38《汉语修辞学》课程简介39《演讲与口才》课程简介39《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课程简介40《新世纪文学研究》课程简介41《鲁迅研究》课程简介42《钱锺书研究》课程简介43《古代诗歌研究》课程简介44《<史记>研究》课程简介45《唐诗研究》课程简介46《宋词研究》课程简介47《元代散曲研究》课程简介4850 一、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高级文秘方向)学时:16学分:1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以讲座形式或其他形式讲授,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及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介绍本专业中的主要学科方向和各学科的领域范围、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及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介绍本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本课程的考核:课堂讨论,调研报告。教材教参:自编讲义。《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学时:80学分:4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两个部分,强调理论与实践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全面揭示和阐明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写作的技能技法及写作过程的特点的同时强化写作训练,突出写作训练的系统性、针对性、互动性。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所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熟悉50 写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系统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写作教学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教学及有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胡健主编.新编写作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主要参考书:1.裴显生.写作学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徐中玉.新编大学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丁晓昌.应用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6.刘海涛、金长民.写作学新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江少川.实用写作教程(第3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周剑、郭农声.写作教程(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祝德纯.散文创作与鉴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0.敏言.文学创作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11.朱广贤.写作学新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12.孙映秋,吴锡山.应用写作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现代汉语》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现代汉语学时:96学分:5考核方式: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现代汉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课。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50 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课程的主要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系统的各个方面,现代汉语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表现在口头上,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因此,语音、词汇和语法是现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汉字是记录口语形成书面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文字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代汉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为了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在综合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现代汉语形成了研究表达效果的修辞知识系统,所以修辞也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课程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教材和主要教参:(一)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二)参考文献2、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6、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9、邢公畹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10、吕淑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1、吕叔湘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吕叔湘著,《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朱德熙著,《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4、朱德熙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16、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学时:96学分:5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50 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于第一学年开设。课程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知识单元,涉及现代作家作品162篇、当代作家作品148篇,共计310篇。其中,精读作品47篇,泛读作品124篇,讨论作品37篇,课外阅读作品102篇。课程讲授内容分为概述、重点和难点三个层面,主要包括作品的诞生背景、内容情节、思想意蕴、形象意义和艺术特色五个方面,注重研读视角的选择与切入。通过讲授和研讨,加深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与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读、研、写”的综合能力。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作品选(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二)主要参考书: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王泽龙、李遇春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古代汉语》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古代汉语学时:80学分:4考核方式:第三学期考查,第四学期考试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工具课。本课程与现代汉语课程构成完整的语言课系,并与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联系密切。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必要的阅读实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知识,能顺利阅读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借助工具书,能够读懂并正确分析未经今人标点整理的中等难度的文言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文选”、“古汉语知识通论”等部分组成。“文选”即文言文选读,以讲解和掌握古文中有关字词句等的语言知识点为主,同时兼及文化常识等知识点。“古汉语知识通论”主要讲授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古汉语常用工具的使用、古书的注解、古文的标点、古文今译、诗律、词律等有关常识。教材和主要教参:(一)教材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50 (二)参考文献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2.高小方编著:《古代汉语》,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王力著:《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4.俞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5.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6.王力著:《汉语诗律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7.唐作藩著:《音韵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张双棣等编著:《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0.王力等编著:《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1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2.《十三经注疏》(阮刻本影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文学概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80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科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文艺观,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习其它文学课程、从事其它文学活动奠定初步理论基础。本课程是对文学理论体系中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概论,课程主要由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文学创造的过程和价值追求、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构成。教学中,我们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组织讨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和拓展研究能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一)教材50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版.(二)主要参考书目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2.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6.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7.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王宁、陈厚诚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学时:192学分:10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关系密切,要结合起来学习。本课程时间跨度大,包括先秦两汉、魏唐、宋元、明清等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这些作品的产生背景、主题、人物形象的内涵、作品结构的特色、艺术特色、影响、评价等。本课程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了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培养深厚的文化素质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材教参:(一)教材: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二)教参: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50 《外国文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学时:96学分:5考核方式:考察与考试结合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外国文学》课程是文学院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处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地位。旨在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坚实的外国文学史基础知识和比较文学理念,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作品分析能力。外国文学课程包括从古代至20世纪东西方文学,讲授内容为外国文学的欧美文学(至19世纪末)和东方文学两部分。教学上以文学发展史为脉络,梳理、评析源远流长的外国文学长河,包括代表性的文艺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等,并要求在讲授过程中有机地涵盖比较文学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理论。根据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加强作品赏析和实践应用,使学生对外国文学有较好赏析能力,并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朱维之.《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二)主要参考书:杨周翰.《欧洲文学史》(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周煦良.《外国文学作品选》(1-4).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崔宝衡.《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印,1981.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3.50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981.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尼采.《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孟昭毅、黎跃进《简明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2..梁潮、麦永雄、卢铁澎.《新东方文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李赋宁总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第一卷,1999年;第二卷、第三卷,2001.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李万钧、陈雷.《欧美名剧探魅》.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朱维之主编.《希伯来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梁工主编.《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智量编选.《外国文学名家论名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11卷).东方出版社,1999.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0.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00.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三联书店.2003.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三联书店,1984.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0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选修)《语言文字专题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语言文字专题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类课程。目的是教授系统的语言知识、语言理论,为进一步深造打基础。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梳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应用语言学理论(含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知识结构、知识框架,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扩展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本课程主要教学特点:(1)系统性,帮助学生梳理好系统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专题内容。(2)拓展性,结合教材与当前研究现状,就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3)融合性,本课程体现“大语言”思想,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教材教参:(一)教材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王力.古代汉语(第三版).中华书局,2006.4.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8.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6.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修订本).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二)参考文献1.胡习之高群.现代汉语课程导学与考研辅导.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董志翘马景仑.王力《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练习.中华书局,2009.4.吴文祺张世禄.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5.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7.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修订本).学林出版社,2005.50 8.刘富华孙维张.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一门带有研究性质的课程,共16讲,涵括了现代和当代两大部分。这门课是为已经学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基础课的同学设计的。基础课主要学习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这种专题课则要深入一步,就一些比较集中的课题,让学生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包括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重点分析,引发对不同研究角度与方法的探讨,从而拓展我们批评和鉴赏的眼界,学习如何评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并且帮助同学们发展对某一研究课题的兴趣,进而可以从中找到做毕业论文的题目。  在选题上兼顾教学与深度思考的结合,通过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将“文学现象”的考察“带”起来。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以点带面”,充分运用以往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从文流发展变化的历史联系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去讨论某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由,去评判作家作品的得失。对于当下发生的文学,学会运用相应的文学史眼光去考察,尽可能从文学历史发展的坐标中来衡定其得失地位,也有利于增加理解的深度。这种带研究性的学术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感悟力,以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教材教参:1、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王晓明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上海第一版。3、陈平原著:《20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北京第一版。4、许志英、邹恬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福建教育出版,2001年福州第一版。5、朱寨、张炯主编:《当代文学新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北京第一版。6、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北京第一版。7、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上海第一版。8、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北京第一版。50 9、罗纲、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北京第一版。10、孔范今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济南第一版。《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察先修课程:前秦——明清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并通过对这些文学经典的讲析,帮助考研同学厘清文学史学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依照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选取历代文学名著(篇),先明其内容大旨与特色所在,再论其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通过这一系列文学名著(篇)的点,串起整个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具体问题的展开过程中要兼顾时代背景与学术承传两个维度。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一定的电化教学手段。教材教参:(一)教材:自编讲义(二)主要参考书:[1]《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2]《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4]《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文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古典文学要籍简介》,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6]傅璇琮总主编《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文学评论专题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学评论专题研究》学时:3250 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涉及到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文学评论的格式规范、写作技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文学评论写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格式要求和基本技巧,能够较为自觉地运用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批评和批评方法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与知识点,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完成2-3篇文学评论写作任务,帮助他们提高文学评论写作水平。教材教参:(一)教材:自编讲义;(二)教参主要有: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王耀辉主编:《文学文本解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王耀辉主编:《文学欣赏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三、专业模块课程(必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时:80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于第一学年开设。第一学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学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史》。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我国自“五四”50 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响;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受到较深刻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讲授和研讨,加深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理解与把握,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操,培养学生分析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流派和文学社团等文学史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作家作品的文学史价值的能力,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读、研、写”的综合能力。教材教参: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要参考书:1.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俞元桂等著:《中国现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朱光灿等著:《中国现代诗歌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6.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7.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上、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1.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2.丁帆、王彬彬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学时:64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考查先修课程:《中国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简介:50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先秦到近代,其基本内容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主要成就及其艺术规律,历代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其得失,各种文学体裁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历程,雅、俗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地域文化对于文学的影响,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性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本课程知识与能力兼顾,注重文学素质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灿烂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阅读鉴赏、分析评论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情操。教材教参:(一)教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版)。(二)教参: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美学概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美学概论学时:32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文学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性质是哲学的,相对于文学专业的学生是有一定理论难度的。本课程从美学的困境入手,分析传统美学的失误,并把文化快感与形式结构的对应关系问题当作美学的基本问题,从如何获得美、审美的分类、美的文化模式、形式美的人类学根据、形式美的宇宙学根据等多重角度去探讨分析美学的基本问题,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美学体系。通过对这门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开阔理论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并掌握较系统的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的衔接。本课程有强烈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因此在教学基本知识理论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与实践联系,重在指导学生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各种审美现象。教材和主要教参:(一)教材50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二)参考文献1、朱光潜:《谈美》,上海:开明书店,1932。2、张法:《中国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3、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经典美学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北京大学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5、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李泽厚:《美学四讲》,北京:三联书店,1999。7、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张法:《二十世纪中西美学原理体系与比较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0、叶朗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传播学概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的专业课程之一。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活动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为探讨人类信息交流的规律、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新兴学科,传播学的学习和研究,既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最新的需求。通过对传播学的学科概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要使学生对传播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教材和主要教参: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3.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0 5.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文化产业概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产业概论》学时:4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课程的基本认识,确立基本理论,加深对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等的基本了解;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把握文化产业的基本类别;了解文化产业的基本运行模式;侧重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与开发。最终,培养文化产业开发与管理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二)主要参考书1.胡晓明殷亚丽《文化产业案例》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3.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4.韩英付晓青《文化产业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市场营销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市场营销考核方式:考查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50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调研为基础,选择目标市场,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所实施的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活动过程。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战略性和策略性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有牢固的基本理论素养,又能够主动汲取前沿理论,既能够对战略层面的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对策略层面的问题有清晰地认识和操作能力。课程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性、核心性课程,为市场营销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奠定专业基础,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该课程的学习搭建起营销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是继续学习后续营销策划、营销调研、国际营销等分支课程的关键,对于学生毕业后到工商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进入政府管理部门、跨专业求职和继续深造都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教材教参:1.杨建英主编.市场营销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3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50 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文化产业的策划、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较熟练地掌握艺术文化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文化圈的事件和项目,多以课堂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并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工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和领会文化产业领域的氛围和专业技能。教材教参:(一)教材1.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二)参考文献1.汤莉萍.《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2.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3.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与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研究本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有效性、产业科学管理性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及产业政策等方面阐述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及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掌握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对有关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教材教参: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于立.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50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文化产业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以研究文化如何驱动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探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为核心,着重分析了文化及文化市场的特性、产品特性、顾客特点、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如何选择和改进商业模式等内容。深入系统的分析了从政府管理模式到园区建设模式,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到文化走出去模式,从文化产品开发模式到文化品牌塑造模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产业变动的趋势与商机,从文化产业通盘分析到各个细分行业的具体商业模式。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真正的理解文化产业领域内通用的商业模式,系统地掌握文化产业主要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商业模式选择问题,能对文化产业行业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教材教参:1、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2、方志远,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3、张立波、王鸿,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产业法规与政策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文化产业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文化产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发展产业。目前,文化产业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有关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特开设了本课程。50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文化产业方面的基本的政策与法规,能够运用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相关社会问题和具体案例的能力。教材教参: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法规全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2.李晓东.文化保护法概论.学苑出版社,2008年.3.徐棣枫等.知识产权法:制度、理论、案例、问题.科学出版社,2011年.4.刘春田.案说著作权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5.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唐广良.董炳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文案设计》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案设计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文案设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在广告公司或企业中有一个重要的职位,甚至是核心职位,就叫做“文案”,在跨国公司中被叫做“Copy”,他与另一重要职位“艺术设计”并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广告语,更是增添了广告文案的魅力。虽然具体的广告文案是一个隐身人,我们不知道“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等是谁写的,可能说得出是谁老在广告里说这些话。但我们知道每年都会流行一阵子的广告语就是那些广告文案创造出来的。文案是令人向往的,同时人们也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文案是不容易的。广告文案的撰稿人员大多不是出身广告专业,从有限的资料看,文案来自各个专业,有文学、传播,有数学、物理,还有医药、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广告专业培养的同学基本不会专业从事文案创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他们有时会客串文案,应急处理一些案子,更多的时候是评判文案的好坏,协调文案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所以文案创作的能力对于广告专业的同学绝对是一个必需的基本功。我们正在开设《文案设计》这门课,这门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文案的基本理论与构架,并且能够制作出一篇具有自己特色的广告文案,我们将把理论融入到实践性教学中,以文案写作的阶段、涉及的层面为教材的框架,尽量设计出对于教师和同学同样具有可操作性的书本内容。并尝试提供一个文案素养的评介指标。这样的设计是具有相当挑战性的。50 本课程的建设立足于“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理念。不断动态扩充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教学模式探索,为教师因材施教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舞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情景设计和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自学体系,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平台。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丁培卫主编:《广告创意与文案策划》,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参考书:1.潘向光:《现代广告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晁钢令:《现代广告策略与艺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3.韩光军:《现代广告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王伟芳:《广告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5.[美]奥格·曼狄诺等:《世界上最伟大的营销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6.陈培爱:《广告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徐智明、高志宏:《广告策划:广告策划的全新范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8.黄淑芬:《广告学原理与策划》,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9.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0.蒋旭峰、杜俊飞《广告策划与创意(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1.徐智明、高志宏:《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12.[美]汤·狄龙等,刘毅志译:《怎样创作广告》,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年版。《普通话》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普通话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普通话”为全院各非师范专业基础技能课。本课程融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强化训练。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能力及准确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语音训练”、“朗读能力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50 等部分组成。“语音训练”重在使学生了解语音基本知识,发准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并能熟练地在口语中运用音变规律。“朗读能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技巧和方法,提高朗读水平。“口语表达能力训练”重在训练学生正确、规范地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教材和主要教参:(一)教材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江苏版·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10月版。(二)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2.陈旻、皇甫素飞《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4.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训练指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西方文化概论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脉络,掌握中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基本文化面貌,并且对中西方文化各主要构成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各自特色和相互联系有所了解,从而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也为同学们日后从不同专业角度进入中西方文化的分支领域研究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教材教参:使用教材:1、周桂峰.中国文化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2009.2、赵林.西方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50 1、中华文明史.1——10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1994.2、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刘守华等.文化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5、柳治徵.中国文化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6、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7、启良.中国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1.8、李泽厚.己卯五说.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9、宗志罡.明代思想与中国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10、王力等.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4.11、赵林.西方宗教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2、姜守明.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高福进.西方文化史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4、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宋瑞芝.外国文化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6、刘守华.文化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7、陈佛松.世界文化史.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18、[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5.19、[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北京:商务印务馆,1993.20、[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学时:32学分:1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与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清楚论文写作从选题确立、材料收集到构思提纲、修改论文的基本流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加强对学术论文的范文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较强的文本分析能力,并以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格式为参考标准,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培养对理论和论文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在相关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教材教参:50 (一)教材为自编讲义(二)教参:1.张盛彬.文科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高小和.学术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王力、朱光潜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4.王细荣韩玲张勤.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黄有成、卢登谷.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6.曹玉梅.学术论文的写作艺术.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7.李福林、朱若茜.论文写作导论.海洋出版社,1993.四、专业素养模块课程(选修)《艺术品典当与拍卖》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艺术品典当与拍卖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艺术品典当与拍卖》是为培养艺术品典当与拍卖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21世纪是一个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全球化的社会,作为特殊商品存在的艺术品流通机制,理应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艺术品种类繁多,博大精深。其存在方式,或动或静。前者为流通,后者为收藏。艺术品的价值惟在流通过程中得以最大彰显。而流通之最主要形式,莫过于典当与拍卖二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艺术品典当与拍卖的一般规则、历史变迁、发展走向等;掌握艺术品鉴定的一般方法、价值评估、价格确立等内容;亦可以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把握国内外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动态及相关投资策略。教材教参:(一)教材1.林日葵.《艺术品典当与拍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50 (二)参考文献1.林日葵.《画说典当》.中国美术出版社,2001。2.林日葵.《画说拍卖》.中国美术出版社,2001。《文化活动与项目策划》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活动与项目策划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以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活动中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的科学。它以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相关基础学科为理论基奠,系统介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的产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各阶段的不同特征,包括文化产业项目活动、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文化产业项目需求与供给、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及开拓、文化产业项目策略、文化产业项目效果、文化产业项目收入与分配、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文化产业项目结构及优化、文化产业项目效益、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战略等。教材教参:1.李锡东.《文化产业策划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復旦大学出版社,2008.4.朱希祥、许玲妹、王从仁、姜衡.《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操作》,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5.宋培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媒体策划与营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活动与项目策划学时:48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50 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媒体策划与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自觉地落实到今后的广告实践中。同时培养和提高初步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媒介策划与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树立和强化媒介策划与经营意识,了解和掌握媒体创意策划活动及其过程,以揭示创意策划和营销的活动规律、总结媒体策划与营销所需要的现代方法和技术。教材教参:1.蒙南生著,《媒体策划与营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包国强编著,《媒介营销理论•方法•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陈放著,《策划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4.万力著,《媒介经营与产业化操作实务》新华出版社,1999《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文化产业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阐述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的相关问题。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的基本内涵、产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规划、执行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其次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分别选取印刷出版产业、影视产业、动漫产业、广告创意产业、艺术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领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判断其未来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别案例考察其营销实践,进一步与理论相结合,印证和拓展理论研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思维:密切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最新动态以及营销实践形式的更新,充分运用实践分析的手段,阐述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策略,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与现实密切结合,达到学以致用。50 教材教参:1、秦宗财、林燕、沈喜彭,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8.12、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上海:復旦大学出版社,2008.6.13、阿兰•斯威伍德,文化理论与现代性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4、胡彬、陈超,创意产业发展与地域营销:基于城市国际竞争力视角的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1.1《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外,还要结合实际了解文化产业管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对文化产业的宏观发展趋势的判断、对具体文化企业的产业地位的判断、文化产品的市场调研与策划、文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结合当前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注重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尤其是联系我国文化产业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的需要,重点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尽可能地反映出各个文化产业门类的情况,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进行阐述,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实践性,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效果,从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开阔视野,不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文化产业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张胜冰等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二)主要参考书:1.大卫·赫斯蒙德夫著、张菲娜译.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宋培义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3.严三九、王虎著.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陈少峰、张立波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50 5.张立波著.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6.李景平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形成明确的概念,并了解保护过程监控等基础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增进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并锻炼其参与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教参:1、《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叶文宪,学林出版社,2008年。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3、《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中国物质文化》,徐彪,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5、《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6、《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单霁翔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8、《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赵勇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单霁翔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50 《知识产权法》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强化学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理论和知识、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法律规则,以及通过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掌握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了解主要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基本制度。教材教参:(一)教材: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二)教参: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徐棣枫等.知识产权法:制度、理论、案例、问题.科学出版社,2011年.4.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5.唐广良,董炳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艺术管理》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艺术管理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艺术管理》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选修课程,目的与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关于艺术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从而为今后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工作做好专业准备。由于艺术管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坚持理论课程与艺术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系统讲述艺术管理方面的基本规律,并密切关注当前关于艺术管理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动向,同时加大实训力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策划、创意艺术项目。教材教参:1.田川流.《艺术管理学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余丁.《艺术管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0 3.谢大京.《艺术管理》.法律出版社,2012.4.胡晓明等.《艺术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管顺丰等.《艺术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高占祥.《文化艺术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吴键安.《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王俊柳等.《管理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高福进.《文化市场管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会展策划与管理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掌握会展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会展管理的基本流程、会展业各环节的主要内容。教材教参:1.《会展策划与管理》马勇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书:1.《会展管理》胡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胡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会展文案》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会展策划与管理学时:3250 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作为一门与现实相结合的理论学科,会展文案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与会展有关各种不同的文案及其写作格式。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通过科学地探索文案和会展的内在规律,寻求有效制作、处理和应用高质量文案,充分发挥会展文案效用的途径,为各种不同会展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文案信息服务,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材教参:1.《会展文案》旅游教育出版社“会展策划与实务”岗位资格考试系列教材2007年2月第1版。参考书目:1.《会展文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向国敏编著2006年第1版《广告文案》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会展策划与管理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广告文案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主要讲述广告文案创作的条件、原则、过程、语言、结构等基本理论;广告文案写作与市场调研、广告创意、社会文化、受众心理等范畴的联系;以及广告标题、广告正文、广告口号、不同媒体的广告文案的写作方法,并涉及到文案与创意、策略、诉求的关系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广告文案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巧,使他们对广告文案在整个广告活动中的特殊位置、基本原则、具体规范、操作范畴、表现类型等基本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表现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符号的驾驭能力,撰写出具有一定水准的广告文案作品,为以后进入实际作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教材教参:1.丁柏铨.《广告文案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高志宏、徐智明.《广告文案写作》(第二版).中国物价出版社,2006.50 3.何碧.《广告文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夏晓鸣.《广告文案写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五、文学素养模块课程(选修)《中国美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美学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中国美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这里的中国美学是指从王国维开始的中国现代美学。美学原本是一门西方的学问,经由王国维等人的引进而进入中国。中国现代美学,一方面是在西方美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美学,一方面是力图体现中华性的发展中的美学,在这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纠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美学面临重构的新机遇。本课程从美学从西方引入现在中国开始,一直讲到生球化痛景下的当下的中国美学,试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问题与前景。在讲授中,把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与大的发展阶段相结合,试图让学生既具体又宏观地掌握现代美学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前景。教材教参:1.《王国维美学论文集》,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2.《梁启超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3.《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4.《刘师培卷》,中华书局,1996年版.5.《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6.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8.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9.高尔泰:《美是的自由的象征》,人民出版社,1986年。10.张法:《美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50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察先修课程:外国文学课程内容简介:《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和主要流派的介绍。旨在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的认知和文学鉴赏能力。现代派文学主要是指以非理性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理论作为思想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西方社会历史条件下,反叛旧的文学传统,进行大胆的思想探索和文学实验的各种文学派别的总称。实际教学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典的现代主义文学为主,涵盖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和超现实主义五大流派。既总体概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也展开对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赏析。教材教参: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刘象愚等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曾艳兵.《西方后现代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尼采.《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郑克鲁、董衡巽.《新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学林出版社,2008.王宁.《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名著导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50 《现代诗歌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现代诗歌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简介:《现代诗歌研究》是一门带有研究性质的课程,共16讲,涵括了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中有关诗歌的主要论题。这门课是为已经学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基础课的同学设计的。基础课主要学习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这种专题课则要深入一步,就一些比较集中的有关诗人及诗作、诗潮的课题,让学生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包括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重点分析,引发对不同研究角度与方法的探讨,从而拓展我们批评和鉴赏的眼界,学习如何评论诗人、诗作及诗潮文学现象,帮助同学们发展对某一研究课题的兴趣。在选题上兼顾教学与深度思考的结合,通过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以诗人与诗作带动诗潮文学现象的综合考察。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以点带面”,充分运用以往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从诗歌发展变化与古典诗歌传统的联系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去讨论具体诗歌文学现象产生的原由,去评判诗人及作品的得失。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学会运用相应的文学史眼光去考察,尽可能从文学历史发展的坐标中来衡定其得失。本课程是一种带有研究性的学术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以及对诗歌发展史的总体全面把握。教材教参:1、李骞:《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2、许霆:《中国新诗发生论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3、陈仲义:《百年新诗百种解读》,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4、张新颖编选:《中国新诗1916—2000》,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5、蒋登科:《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巴蜀书社2010年版。6、李怡:《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传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0 《语用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语用学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当代语用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转化为言语过程中的使用规律,和语言哲学、修辞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关系密切,是现代语言学发展最快和备受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交叉学科。本课程将聚焦于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从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形式与结构的语用研究、语篇研究等视角剖析言语交际,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交际理论体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试图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话语分析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拓展眼界、打好基础。教材教参:1、《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2、《认知语用学概论》,熊学亮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3、《汉语文化语用学》,钱冠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4、《语用学概论》,索振羽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汉语语用学》,左思民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6、《当代语用学》,姜望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文学概论、现当代文学课程内容简介:50 本课程属于加强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专业选修课程。当今时代,影视作品的传播成为无法忽视的文化景观,应该让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对这一与文学关系密切的艺术种类有较多的了解并能够赏析各种类型风格的影视作品。本课程讲授影视鉴赏与评论的要求,鉴赏的一般方法与注意点;选择中外影片佳作名片作为解析对象,由感性到理性,领略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影片作品类型所呈现的审美追求。对悲喜不同、雅俗有别、写实或写意的影视作品的特色有较为系统的认识理解。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总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价值取向健康向上。教材教参:(一)教材:陈旭光、戴清·影视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二)教参:1.桂青山·电影创作类型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2.陈南·外国电影史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3.张秋·不准掉头—世界电影大师的救赎之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5月版。4.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9月版。5.彭吉象·影视美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6.陈鸿秀·影视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2月版。7.陈鸿秀·华语影视导演风格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社会语言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语言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应用范围、研究方法、研究前景等。了解语言与社会阶层、性别、语境、种族、国家、地理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明确语言、方言、变体、言语共同体、双言制、双语现象、语码转换、语言规划等50 术语;通过课堂讨论、调查研究、论文撰写等增强对语言学的学术兴趣,为他们将来从事从事语言文化交流等工作打好基础。教材和主要教参:(一)教材徐大明等《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二)参考文献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戴庆夏《社会语言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年[英]郝德森《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法]路易.让.卡尔韦著、曹德明译《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苏]什绍策尔著卫志强译《现代社会语言学:理论问题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日]真田信治著;胡士云等译《日本社会语言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美]佐伊基著、刘明霞等译《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年[日]真田信治等著;王素梅、彭国跃译《社会语言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张清常《北京街巷名称史话:社会语言学的再探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汉语修辞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汉语修辞学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简介:50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言环境、修辞原则、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意义修辞、语音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言风格、篇章修辞等内容。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力和修辞批评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教材教参:1、《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修辞学导论》,王希杰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大学辞章学》,陈满铭名誉主编、郑颐寿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大学修辞》,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7、《汉语风格学》,黎运汉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黎运汉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9、《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郑子瑜、宗廷虎、陈光磊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演讲与口才》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演讲与口才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现代汉语、普通话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讲授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理论知识,力求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才与演讲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1.演讲与口才概述2.演讲的发音3.演讲稿的撰写4.心理素质训练5.态势风度设计训练6.思维优化训练5.演讲的基本类型及训练8.名人演讲的语言艺术9.几种实用演讲的训练10.辩论技巧与实战11.交谈沟通训练12.求职面谈训练。教材和主要教参:50 (一)教材1.邵守义,谢盛圻,高振远主编.演讲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赵贤德,唐善生主编.演讲语言与欣赏.科学出版,2010.(二)参考文献1.刘伯奎、王燕编著,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刘建祥编著.演讲与口才,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刘金同等主编.大学生实用口才与演讲(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吕行著.言语沟通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欧阳友权、朱秀丽编著.口才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孙海燕编著,口才训练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谢伦浩著,实用演讲技巧,同心出版社,2002.8.【美国】戴尔•卡耐基著.当众演讲与沟通的艺术.北京群言出版社版,2005.9.RudolpF.Verderber&KathleenS.Verderber.演讲的艺术(1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英国】R•S•劳伦斯著.现代演讲艺术技巧.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简介:50 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基础课后所设置的一门提高课,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作家与作品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方法论问题,在讲授具体作家与作品前,重点介绍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方法、文化批评方法和比较批评等方法,结合具体作家与作品,讲解各种批评方法的可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现当代重要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历程、创作风格与创作成就与地位;通过典范性文本的解读分析,使同学增强文学的审美性进而能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提升作品分析与解读的能力。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施军:《作家与文本的破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二)主要参考书:1.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茅盾《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3.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6.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7.赵园《艰难的选择》,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8.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9.顾国柱《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10.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世纪文学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新世纪文学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简介:50 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基础课后所设置的一门提高课,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与文艺理论、外国文学等课程都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新世纪文学现象与思潮的介绍;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如莫言、王安忆、余华、贾平凹等人的文学创作研究。授课中要对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进行综合性的专题研讨。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掌握新世纪文学批评的要义。希望学生善于运用过去学过的课程知识,加深对新世纪文学的理解,体会新世纪文学创作的特点以及在当前中国的意义。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自编讲义。(二)主要参考书:1、张未民主编:《新世纪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2、邵燕君:《新世纪文学脉象》,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鲁迅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鲁迅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基础课后所设置的一门提高课,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与文学理论、美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都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鲁迅研究历史的介绍、鲁迅小说、杂文、散文诗等的理论探讨、鲁迅美学思想以及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的论述。授课中要对鲁迅作综合性的专题学习和探讨,即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把握鲁迅的文学作品、思想精神和艺术创造活动。希望学生善于运用过去学过的课程知识,加深对鲁迅的理解,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体会鲁迅之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自编讲义。(二)主要参考书:朱晓进、杨洪承、唐纪如编:《鲁迅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50 《钱锺书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钱锺书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内容主要涉及钱锺书的学术历程与学术成就、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及影响、钱锺书学术著作的基本内涵、钱锺书文学批评话语的外在表征与内在特质及其现代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钱锺书的主要学术著述和文学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其学术历程、学术方法、学术成就和学术意义的认识。本课程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笔记,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材料,以期能够深入地认识钱锺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并通过有选择性地细读、泛读钱锺书的相关著述,学习领会钱锺书博览群集、打通中西、严谨不苟的治学理念与治学精神。教材教参:(一)教材为自编讲义(二)教参季进:《钱锺书与现代西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美]胡志德:《钱锺书》,张晨等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焦亚东:《文之门——钱锺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古代诗歌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古代诗歌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简介:50 诗歌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之中,起源最早,发育最充分,成就最辉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当之无愧的代表,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习古代诗歌,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引导学生继承涵容其中的优秀民族精神,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研习古代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更好地把握中国艺术精神,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本课程由诗歌鉴赏入手,进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诗歌的艺术规律、艺术特性,最后进行个案分析,选取诗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由一般理论到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以求得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分析能力。教材教参:(一)使用教材:周桂峰《古代诗歌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二)主要参考书:[1]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2]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3]阮阅《诗话总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4]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5]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6]周本淳《诗词蒙语》,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7]李善奎《中国诗歌文化》,齐鲁书社1999年版。[8]陈应鸾《诗味论》,巴蜀书社1996年版。[9]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0]吴世昌《诗词论丛》,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11]吴小如《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12]黄世中《古代诗人情感心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史记>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史记>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50 课程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史记》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本课程注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结合传统文学史课程中《史记》教学内容同时,适当增加了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把教师研究性的“讲”与学生深入细致的“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扎实地研读具体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染,具备根源性的人文素养。本课程突破文、史、哲学科的人为界限,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使学生在深入、细致研读原典的基础上还能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整合与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教材教参: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2.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3.阮元《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4.[日]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5.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版。6.白寿彝《〈史记〉新论》,求实出版社1981年版。7.徐朔方《史汉论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8.程金造《史记管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9.张大可《史记研究》,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10.聂石樵《司马迁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1.刘乃和主编《司马迁和史记》,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12.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略》,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13.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4.陈桐生《史记与今古文经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5.安平秋、俞樟华、张大可《史记教程》,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16.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7.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唐诗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唐诗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察50 先修课程:前秦——明清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唐代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诗作,掌握唐诗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一者使学生能够扫除诗词阅读中的障碍,提高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者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唐诗——有所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高精神文明的修养。依照唐诗演进的历程,以经典的唐诗选本为选材范围,选取代表诗人的经典诗篇,进行细致的文本解析,以此来领略唐诗的精华所在。要注意的问题是:以领略典范的唐人诗作为重点,以理清唐诗的演进脉络为难点,辅之以一定的电化教学手段,力求取得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材教参:(一)教材: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诗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二)主要参考书:[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2]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3]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译》,中华书局,1985年版。[4]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1~5),中华书局,1987、1989、1990、1995年版。[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3年版。[6]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7]吴功正《唐代美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许总《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9]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宋词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宋词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察50 先修课程:前秦——明清课程内容简介:宋词研究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辅修课程,其内容是讲授唐代至宋代的词这一文学形式。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唐宋两朝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对唐宋词有关研究问题及研究成果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对唐宋词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解唐宋词的发展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鉴赏宋词的能力。教材与教参:(一)教材:自编讲义(二)参考书:1.詹安泰《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985年版。3.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4.张兵《宋词浅说》,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5.邓乔彬《宋词与人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6.沈祖棻《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7.沈家庄《宋词的文化定位》,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元代散曲研究》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元代散曲研究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文学史课程内容简介:50 《元代散曲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元代散曲作家、作品、理论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对元代散曲形成、发展、兴盛的历史过程有正确的把握;能正确区分诗、词、曲三者在内容与风格上的差异;了解元代散曲创作与欣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而提高学生文学修养,陶冶学生情操。本课程包括元代散曲研究史、元代散曲发展史、元代散曲内容、元代散曲思想与艺术、元代散曲作家作品、元代散曲传播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每个部分以历时行为顺序,在史的基础上,突出具体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程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与作品阅读相结合、作品阅读与散曲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参:(一)教材:王广超.《元代散曲研究》.文史出版社,2003年。(二)参考书:1.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2.王季思等人.元散曲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3.赵义山.元散曲通论.巴蜀书社,1983年。4.王星琦.元曲艺术风格研究.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5.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隋树森.元代散曲论丛.齐鲁书社,1986。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