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

ID:2275888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_第1页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_第2页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_第3页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_第4页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的调节作用研究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是个体遭受同伴攻击的经历,是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数据显示,10%23%的学龄前儿童持续或经常遭受同伴侵害,并且在整个学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都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导致儿童出现诸多问题,包括退缩、抑郁、孤独、焦虑、注意力分散等情绪问题或内化问题,以及违纪、攻击、厌学、自杀等行为问题或外化问题,致使他们在同伴群体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且长期遭受同伴侵害的儿童不断将同伴侵害的经历内化,逐渐形成低自尊、低自信等消极适应水平,若不加以有效的

2、控制和引导,很有可能演变成极具危险的犯罪行为。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受侵害儿童并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未来发展状况良好。根据心理韧性理论,这很可能是某些保护性因素减少或消除了同伴侵害的消极影响,防止和减少了儿童危险行为的发生。在个体健康发展过程中,保护性因素不仅包括环境因素,如家庭氛围、同伴关系、社会支持等,还包括一系列个体因素,如自我观念、情绪调节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  研究表明,在同伴侵害发生时,儿童的同伴关系、应对策略、情绪调节等多种因素对受侵害者发挥了保护作用。例如:在个体因素中,高自尊被认为对儿童的积极适应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受侵害者如果自尊水平较高,则因

3、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所引发的行为问题也少,这说明高自尊能够抵抗或改善儿童因同伴侵害而导致的适应失调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  被试为青岛市3所幼儿园的252名中班和大班的儿童。其中,中班122名,大班130名;男孩136名(占54%),女孩116名(占46%);最小年龄3.96岁,最大年龄6.95岁,平均年龄5.03±0.82岁。  (二)研究材料  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量表  根据Troop-Gordon研究改编而成的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量表来测量儿童知觉水平。本研究中先由一位研究者将问卷译为中文,再由另一位研究者将中文问卷

4、回译,并与幼儿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形成了中文版的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问卷量表。另外,有时偶尔有和经常有虽然在英语中比较容易区分,但在汉语中儿童很难区分语义的不同,尤其是对46岁的儿童来说难度更大。为此,将3个选项进行了合并,改为有时,相应地对编码也作了变动,采用5级计分。量表中的指导语常常为:你见过小朋友之间发生欺负事件吗?如果发生了,老师有没有采取这些方法呢?  二、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男孩、女孩各变量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于女孩,但在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身体侵害、关系侵害方面,

5、性别差异不显著。  (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对教师消极策略知觉、积极策略知觉与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儿童年龄与儿童对教师消极策略知觉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三、分析与讨论  (一)同伴侵害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身体侵害、关系侵害都能显著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具体而言,儿童的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程度越深,由此导致的行为问题就越多。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儿童的身体侵害是儿童遭受同伴身体动作(如打、踢、咬、推等形式)的侵害,不仅使儿童身体健康受到影

6、响,也使心理发展受到影响,产生暴力、攻击等行为或愤怒、伤心等消极情绪。儿童的关系侵害是儿童的同伴人际关系或关系X络受到侵害,直接影响儿童在同伴间的受欢迎程度,严重者被孤立、被排斥,不被同伴接纳。关系侵害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察觉,在平时也很难被教师重视。  然而,关系侵害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并不比身体侵害小,甚至在社会适应、同伴交往方面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尤其会造成持久的心理伤害。学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认识并通过操纵他人的心理状态来实施对同伴关系的侵害,只是施行策略技能较低。当儿童遭受来自同伴的攻击时,往往将这一消极的经历内化,作出消极的自责归因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

7、产生无助感,进而导致儿童同伴关系紧张,受侵害儿童会出现孤独、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适应情绪。  (二)儿童对教师应对同伴侵害策略知觉在同伴侵害与行为问题之间的调节作用交互作用的分析  结果表明:儿童对教师消极策略知觉在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儿童对教师积极策略知觉能够调节身体侵害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具体而言,对遭受或经历过身体侵害的儿童来说,对教师积极策略的知觉反而加剧了他们的行为问题。由此看来,儿童对教师采取惩罚、批评攻击者的积极策略知觉并没有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