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ID:22751482

大小:6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1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_第1页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_第2页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_第3页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_第4页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摘 要: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脱离中国社会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我们不应该抽象地教条化地对待儒家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

2、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理念、制度、心理习俗系统的建设中,中国智慧及儒家文化资源都可以起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儒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现代化 文化认同 伦理共识   传统中国文化无疑是多元多样的,儒学只是其中之一部分。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流动与变化着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是流动与变化着并与其他文化传统相交织的。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儒学已经衰落,特别是人们对儒家社会与儒学相对隔膜,看法上存在着诸多分歧

3、。因此,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大标题就会令人置疑。人们可能会说:儒学与现代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是需要放在一定范围内认真地加以思考与梳理的问题,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   中国社会、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干性问题,是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讨论得较多的一个问题。[①]   自春秋末期孔子继承三代文化大传统创立儒学,直至清代,儒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之中。汉代以后的儒学,不仅仅局限于心性之学或者考据之学的范围,而是在社会政治事务

4、、教育师道、经史博古、文章子集之学的各方面沿着先秦儒的博大范围扩张,渗透到全社会,适应、调节社会发展并指引人们的生活。儒学落实在政治制度、社会风习、教育过程以及私人修养之中,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结晶,是朝野多数人的信念信仰,乃至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地步。因此,儒学的地位不是某人、某派的主观意向或情感所能确定的。儒学所以成为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的主流,是由儒学的基本精神、广博范围、历史发展客观地确立的,而不是什么人的一厢情愿。某些儒家文化的攻之者与辩之者,都把

5、儒学简单化了,把儒学的范围缩小了,把中国社会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抽象化了。实际上,传统中国社会就是儒家型的社会,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和主潮是儒家式的,传统中国人的主要性格也是儒家式的;反过来说,儒家或儒学在中国所起的作用或功能,类似于基督教、天主教之于西方,东正教之于俄国,印度教之于印度,伊斯兰教之于阿拉伯世界,都是族群文化自我认同的根基,伦理共识的核心。   儒家文化的地位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自封的。儒家本来就是平民之学,是王官之学下移到民间的产物。在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兴办私学,承担上古三代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把

6、教育开放到民间。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思想比较平易合理,使朝野都能接受,满足、适应了承平时期凝聚社会人心,积极有为地推展事功的需要。历史告诉我们,“马上打天下”的经验不能用于“治天下”。历代贤明的统治者为治世之需,大多选择中正平和的施政安民的良策。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伦常之道,有助于社会的秩序化、和谐化、规范化,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儒家讲礼乐伦理教

7、化,虽在实行时会打一些折扣,但大体上与民众的稳定和平、淳化风俗的要求相适合。社会要繁荣发展,秩序化、和谐化是基本的要求。礼教使社会秩序化,乐教使社会和谐化。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对社会弱者、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和灾民予以保护。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个文官制度,就成了我们的一个国本,它使得历代各级政治有了新鲜血液,有了民间基层人士的参与。这种制

8、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近代以来,我国与东亚诸国迎接西方的挑战,内在思想的资源其实仍然是以儒学为主干的思想传统。睁眼看世界并鼓动学习西方的人,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辈和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骨子里恰恰是积极入世的、进取的,主张与时偕行、变化日新的,是关切国事民瘼、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