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97898
大小:5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31
《大数据下“多元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数据下“多元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大数据下“多元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韩天学摘要从质量概念的含义来辨析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属性,分析现行教育评估存在的误区,理清高职教育质量评估的多元主体,阐明大数据对科学研究思维的影响,提出构建大数据下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评估体系基本架构、评估信息系统和多元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政府层面的高职院校管理奖惩机制和高职院校信息反馈纠偏机制等内容。实现大数据下“多元主体”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估,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唯上”的现象,真正使高职院校的教
2、育为学生服务,为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服务。关键词大数据;多元主体;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07-0045-05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的巨大作用正在被人们逐步认识和不断发现,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诸多领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建立高效的评估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任务之一。在“专业评估”“第三方评估”等呼声高涨的当下,提出构建“大数据下‘多元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
3、估体系”,旨在为转变教育质量评估思路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参照。一、大数据对科学研究思维的影响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网络空间交互融合并能通过互联网获得的非常庞大的网络数据[1]。这种大数据能够实时地被处理和应用,随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商业价值和公共管理服务。大数据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对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新审视,正在引发科学研究思维方法的一场革命。面对大数据,人们只需从数据中直接查找、分析或挖掘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研究,甚至无需直接接触所研究的对象[2]。一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
4、,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式和评估手段受到限制,评估往往采用依赖纸质材料的阅读和现场考察等落后方式。评估依据来源单一,信息量受到很大局限,致使评估时教育部门要派几个专家组到各高校间巡回评估。受评学校提前一年或几年就要组建迎评专班,按照评估指标的要求,做好大量的纸质资料准备。这种现象在大数据时代将被彻底改变,因为评估者不到学校,就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记录的学校教学过程的各种客观数据、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表现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研判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远程评估。二、高职教育质量简析《现代
5、汉语词典》对质量的解释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IS09000:2000)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有学者把质量归纳为:对预设的规格或标准的符合度[3]。高职教育质量是质量概念的一个种概念,是特指高职教育水平高低或效果优劣的概念。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服务形式,其生产的是人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的质量最终是在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上反映出来。教育质量与产品质量相比,在质量载体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一个是活生生的人,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物。这种差异决定了两者
6、质量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式不同,产品质量可以用一系列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而高职教育质量受到学生个人的智力、世界观、知识和能力等内在因素差异的影响,很难用统一量化的指标来检验[4]。而且教育具有长期和迟效影响的特性,很难用一次短时的专家组评估来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学校的教育质量。三、现行高职评估存在的问题(一)被扭曲的评估目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是国家加强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宏观管理与指导的重要方式,旨在促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
7、重在建设”的方针,强调评与被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但在实际评估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领会到国家开展教育评估的真正意义,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理、补充“迎评材料”时,尽量回避或隐藏学校存在的问题。甚至有的学校在专家组到校之前,就挑选好与专家座谈的学生和教师,并向他们做出如何回答专家问题的说明。当评估结束后,许多学校并没有按照评估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这些现象已经扭曲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教育评估的根本目的。(二)偏离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高职
8、教育评估的一级指标有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七项内容。其中前六项评估内容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并非教育质量本体。仅在第四项“实践教学”中有一条“双证书获取”,即“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这是反映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