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孔子德育思想在当代高校德育中的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德育思想在当代高校德育中的价值研究----德育教育论文-->第1章绪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首先是他们的知识水准普遍较高,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广大大学生群体并未完全进入社会,尚处于象牙塔中,道德判断水准有限,极易被整个化会大环境的不良社会风气所影响,而这一影响的典型表现是大学生群体普遍也态浮躁,一切价值判断都是以功利目的为前提,致使大学生群体失去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的崇高性。目前的大学教育片面追求就业率,片面注重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社会人格的形成,忽视了其他,尤其是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还有待提高,从而使他们中的某些人功利化倾
2、向逐步加大。加之与西方社会相比,我国民众的宗教信仰程度比较低,没有宗教的外在约束力牵制人们的行为方式,造成的后果是有些大生群体对待亲人、邻居、同胞傲慢无礼,缺乏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甚至没有了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最起码的公民精神。久而久之,整个社会的文化风气和道德水准更是不断降低,从而导致我国文化自信的淡化。没有了富足的精神文化,我们的经济发展就只剩下各种官方的统计数据,这种社会发展方式是崎形的,出现的后果是社会浮躁情绪的不断蔓延。当代大学生正是处于迭样一种迷悄混浊的精神状态中,其内必的困惑无法令自己的内也得到应有的安稳,其自由的人格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3、..第2章孔子德育思想概述2.1孔子德育思想产生背景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大分裂的时代,生产力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首先,从土地制度来看,西周社会的王地属于奴隶主贵族所有,奴隶主贵族以井田制的形式划分土地,土地归国家所有,以此为基础封邦建国。春秋时期,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土地私有制形式开始出现,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使得生产资料逐渐下移,产生了拥有私有土地的地主群体,下层要求变革的呼声也越发强烈。其次,生产工具也更为先进,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生产效率较之以往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层地主废井田的要求也逐渐得
4、到了满足。按照春秋时期的著名改革家管仲的论断:"仓废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的道德水准随生活水准的提高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的,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经济制度的变革导致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结构的动摇,可以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不同步性导致各种社会道德问题的突现。加之长期的战乱,民不聊生,人也不一,道德沦丧,迫切需要有一种合理的规范秩序统一人们的行为。正是在这社会大背景下,孔子主张以道德教育的形式改变人们的认识水准,加上少数人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有了一定的物力财力和意愿接受教育,孔子就创办了私学,这也为其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以此为契
5、机,孔子在道德讲学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他的一整套蠻育思想体系。2.2孔子主要德育思想当代髙校大学生处于一个多样化、个性化倾向较为浓重的时代,由于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使社会形势和社会组织也随之日益多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相应的存在着迷茫取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基本道德关怀",在德育的培养中往往出现对自我德性的高度重视,在群与己的关系上,缺少着一定的协调与平衡。而如今,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认识的主体越来越集团化、集体化了,它要求个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主观精神,而且也要求人能够对集体活动的共同追求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维持自我德行与社会公德
6、的和谐统一就是对新型的"创造着的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和必需的品德,而单纯的对自我德性的认可是无法承担这一崭新的历史使命的。第3章当代高校德育现状分析........193.1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193.2当代高校德育实施中呈现的主要问题........233.3造成当代高校德育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28第4章孔子德育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334.1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精华促进髙校德育改善........344.2把握孔子家庭德育理念以提升家庭德育水平........434.3领会孔子环境道德思想以净化社会育人环
7、境........45结语........50第4章孔子德育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4.1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精华以促进高校德育改善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古为今用,加强内容的传统性和继承性。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关乎德育内容的部分充实当代高校德育的内容,以德为基础,深入浅出地解释、分析、总结优秀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在当代高校德育内容中加入孔子有关"德"的内容。其次是要与时俱进,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德育引导,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也体验、生活经验、社会经历。促进大学生了解道德相关的基础概念后,由教师引导开展学习实践、社会生活实践,达到知导行、行表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