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ID:36926636

大小:1.7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1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_第1页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_第2页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_第3页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_第4页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主讲王凌皓教授德育的地位与作用道德教育,即德育。在孔子的整个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德治论主要是为统治者建构的,包括统治者自身的修养和对民德,民风的影响两个方面。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孔子提倡执政者修身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

2、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孔子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孔子论德育内容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字来概括。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括了人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忠恕。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孝悌: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

3、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2.忠:是处理君臣关系的道德准则。孔子把治家之情、之理迁移到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伟业之中,后世儒者在此基础上阐释发挥,形成了“移孝作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取士传统。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根据《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把父子关系与君臣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其道德政治化的特点。秦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的思想观点大作文章,并制造出了“三纲五常”等道德条目,使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妇关系的等级性进一步片面化和绝对化了,这就是

4、中国封建社会“愚忠”、“愚孝”思想的由来。孔子强调君臣和父子关系,双方都有互守的道德信条:贤君和忠臣相守,慈父和孝子相约子曰:“邦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孔子圣迹图孔子所提倡的君贤臣忠的命题被后世的儒者所继承,战国时期思孟学派的杰出代表孟轲则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轲以“君使臣以礼”做为“臣事君以忠”的前提,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把孝悌之道视为人伦道德的基础,把父子关系视为人伦社会最

5、基本的关系。孔子认为从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可以推断他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只有对父母尽孝,才能为国家尽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取士原则是这一观点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孔子把君臣关系喻为父子关系,建立了由个人至家庭至社会这样一个由亲到疏,由近及远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以血缘家庭关系为基础的伦理道德体系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它的最大特点:一是儒家伦理始于家庭,但又不囿于家庭,而是由家到国,家国相连,血脉相通;二是儒家伦理注重家庭,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相亲。如果我们把上述这些特点赋予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新意义,对于树立国家意识,增强爱

6、国主义精神,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实现人的精神的现代化将有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3.爱人:是“仁”的核心。在《论语》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要求为政者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多从人民的利益着想,做到“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认为,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治理国家,必须做到“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等,由此可见,孔子的爱人思想是与其惠民、重民、养民的思想相联系的。4.复礼,是仁的表现。孔子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克己复礼”的品质。孔子所谓的“礼”,主要是指遵守等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这种规范,大而言之,

7、包括国家内部上下尊卑的社会制度;小而言之,则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常识。孔子提倡用“仁”的内容来充实“礼”的形式,从而实现仁与礼的有效结合,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为了养成学生遵礼、守礼的品德,孔子特别重视礼教。孔子论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孔子在长期从事道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整套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1.立志有恒:孔子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即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强调立志的重要,他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立志问题的教育家。他鼓励学生立志、言志,在孔子的激励下,

8、孔门之中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冉求:有志使民富足冉求像颜渊希望建立这样的理想社会:弘扬正气,劳者得息,即“愿无伐善,无施劳”;曾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安贫乐道:孔子鼓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