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ID:36286197

大小:34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08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1页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2页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3页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4页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传统文化与治国之道  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孔子一生的主要事业    (一)政治事业  1.政治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

2、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瑾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孔子眼中的“大同”社会──尧舜时期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下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尧舜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眼中的“小康”社会──夏商周三代。  “周之德,其可谓治德也矣

3、!”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政治理念  (1)重视礼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重视教育。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认为,仅仅让人民

4、富足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之”,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信”是人的本质,是比生存重要的内容。  (二)教育事业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  西周末期,开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人教育兴起,有史可考的第一个教室就是孔子。  据《史记》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    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认为,只要向他请教、愿意

5、学习的人,不管是任何职业,他都愿意传授、教育,即“只行书修以上,吾无偿无悔也”。    孔子与弟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在也还是非常先进。  孔子对他的学生非常了解,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问同样的问题,他也有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居

6、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孔子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用启发式、诱导式教育,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孔子提出要以学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典籍整理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孔子论次《诗》、《书》,修起《礼》、《乐》。晚年又整理《周易》,并根据史书作《春秋》。    (四)思想体系  第一阶段:以“礼”为核心的教化思想;  第二阶段:以“仁”为核心的内省思想;  孔子总结到:“下学而

7、上达”。从礼、仁到易,这是一个下学而上达的变化过程。  二、早年孔子——以礼为核心的教化思想  (一)周礼的形成  认为中国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在道教和佛教之外,中国有一种更重要、更大的宗教,暂称“华教”。    殷周之际以前的主要意识形态“华教”所包含的内容:第一上天崇拜;第二民族始祖崇拜;第三,祖先崇拜;第四,圣贤崇拜;第五,自然崇拜;第六,社会习俗;第七,传统节日。    王国维说:“中国历史文化之变,莫据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以前,宗教或者说“华教”占主导地位,人的命运是天决定的,整个社会的发

8、展也是天决定的。到了周初,统治者提出“天命靡常”的观点。  周公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主张“以德配天”。这是一种把人文主义放到宗教里的宗教思想。  周公制定了一整套祭祀礼仪制度,用人文主义成果来强化宗教。  周礼形成后,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秩序,在政治上相当于宪法的国之大法。  《左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