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实施对策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实施对策的研究----初中地理教学论文-->1问题的提出1.1选题意义随着新地理教学改革的推进,新版地理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地理学习活动的力度,新课程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内容,活动部分体现了重要的教学内容,活动环节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新教材增设的“活动”是将地理学习与体验和探宄相结合,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旳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色。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对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来说,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
2、式,实现教育的变革”。从理论意义上讲,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综合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从现实意义上讲,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案例研究,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解除一些教师对活动教学的疑虑,指导教师们能够更好旳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此外,活动教学的有效进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源自于生活,发挥出地理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作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地理的学习技能提出过具体要求:要利用文字、数据、符号等形式表达图表资料;要学会如何进行绘图、讨论、阅读和提炼信息;要利用各种资源去思考、探究地
3、理问题。此探究过程将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因此,地理教育能够在读写、口头表达、计算和图解等方面做出贡献。它也对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别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度量上和在国际理解上有所帮助。.........1.2活动教学的产生和发展活动教学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卢梭时期,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的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要对儿童进行适合其自然发展过程的教育,即在生活和时间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他认为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
4、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思想:爱弥儿12岁时还不知书为何物,而卢梭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在于爱弥儿掌握了多少知识,而重点在于要培养他产生对知识的兴趣,而当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的时候,就开始教他学习知识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法则。”实质上这些思想就体现了活动课程思想的萌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后许多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都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18世纪,学校采用了以各种学科体系分类的学科课程系统来进行课程教
5、学,即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一种由抽象到一般的输入式为教学方法,各科的教材对知识的描述也是客观的,教与学都比较注重知识的记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主义思想,先后对德国、欧洲、美国及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8世纪到这种思想的出现,都是本着以传统、保守、封建的观念,而忽视对知识的探索、发现,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习当成只是在头脑中出现的事情,就像信息加工过程,否认学习是在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表
6、了这样一种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杜威反对以学科的形式呈现课程。他主张课程应该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只有将经验不断地融入于课程中,儿童才能够得到成长。杜威认为儿童在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这种地位并不是儿童在接受教育时被放任自流。相反的是,杜威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为儿童架设一座已有经验与未来经验之间的“桥梁”: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2理论基础2.1哲学基础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他理解的劳动就是“为了在自身生活有
7、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使他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8列昂节夫、达维多夫等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和心理学家认为:认识的起点是实践。他们在教学理论中引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概念,注重认识形成中实践的作用的同时,又要重视教学实践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不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作为关注对象。他们将“实践”在教育学中的概念替换为“活动”的概念,揭示了活动在教
8、学方法论中的意义,探索了活动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