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16955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在小组合作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小组合作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探微: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又是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在小组合作中,优生的突出表现往往能赢得老师的青睐和赞许;学困生则常被老师忽视和遗忘。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有效转化学困生意义重大。文章从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实效的现象、小组合作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两个方面作了一定论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困生;转化策略 :G632.41文献标志码:B:1674-9324(2012)04-0197-0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成长的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成为课堂中的一
2、道亮丽风景线,许多教师对此也乐此不疲。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看似热闹的活动背后有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学困生。由于他们在知识、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活动中表现出不自信、无兴趣、无激情,往往成为活动中的“看客”。为了使学困生能得到公平健康地成长,我们应在承认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小组合作让学困生在自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信中扬起奋进的风帆。为此,我们课题组对《在小组合作中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这一微型课题进行了一定探究,其中的体会同大家一起商榷。 一、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实效的现象 1.自由组合流于形式——学生把小组合
3、作当做“课中乐一乐”。许多老师为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追求课堂活跃的效果,一有问题就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结果组合的情况是:优生在一组,学困生在一组,大部分学生是把小组合作当做了“课中乐一乐”,当检查各小组讨论效果时,结果一问不知。这样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弊大于利,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是教学上的一大悲哀。 2.分工不科学效率低——学生成为小组活动中的“游离者”。我们发现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合作时,往往是组长安排同学回答问题,只有组织者和发言人,而且组员之间的分工固定不变。这样的分工极不科学且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困生合作的激情。小组里会出现“听者
4、、看者、干者”分离的现象,学生成为小组活动中的“游离者”。 3.任务僵化抹杀积极性——学生熟虑的见解往往被老师无情地“枪毙”。平时,教师喜欢让大家讨论同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把一个中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让不同的组讨论,还有部分教师觉得学生回答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有出入,就轻易否定学生在熟虑过的答案。教师经常这样无情地“枪毙”学生的见解,学生怎能畅所欲言和积极思维呢?这种目标任务的僵化不知要抹杀多少学生的积极性。 4.参与不均等失去表现机会——学困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有限的合作时间往往成了优生的“表现天堂”,学困生
5、只能做无语者,失去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即使有自己发言的机会,也不能引起组员的关注。这种不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困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二、小组合作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激兴趣,促合作,增自信。兴趣是催化剂、内驱力。激发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欲望,探索欲望的增强能促使学生有效合作,而学生的有效合作又会赢回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激兴趣、促合作、增自信呢?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如创设质疑、讨论、争论、辩论、答疑等情境,让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使课堂随时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学会在自信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快
6、乐中追寻合作。 2.建小组,明职责,显竞争。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是有效合作的保证,让每位学生明确本人和小组的职责任务是决定小组合作质量的前提,让每一位学困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力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先要费心思地划分学习小组,要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可以这样构建:小组以4人为单位,搭配比例为一个优生、一个中等生、两个学困生,这样利于同学间的帮助与竞争。其次,教师要把合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小组和学困生头上。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小组目标任务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如收集处理问题、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参与交
7、流、协同探究等责任。再次,要倡导各组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要有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大家在分工的基础上要通力合作、尽力合作,力争以优异的成绩为小组增光添彩,要牢固树立“组胜我荣,组败我耻”的荣辱观。 3.设问题,虑学情,享乐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期”理论注重强调“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设计带有难度层次的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积极性。这一理论启示我们:教师在设问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情,按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对中上学生,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使劲跳才能达到”;对学困生
8、,要设计一些较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达到”。这样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