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

ID:2256172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_第1页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_第2页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_第3页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_第4页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村民自治——生长点还是突破口

2、第1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我国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其基本形式就是农村村民对本村村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其经验和效绩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瞩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明确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3、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村民自治的演进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步进行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广大农民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提出的一种政治要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集体的土地以家庭为单位长期包给农户使用,使农业生产实现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户产品的分配,也相应地实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一经济体制的推行,理顺了农村基本的生产关系,使农户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生产关系的变革,也使得原先干部靠上级任命,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失去了依托。经济利益的驱动,政治环

4、境的变化,使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各项村务的管理,关注干部的行为方式,迫切要求参政议政,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初,我国农村出现了群众自发形成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出现,使我国农村在短短的20年里,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制度创新:一次是围绕着经济权力的重组实现了经济民主化;一次是围绕着政治权力的重组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民主化的实现,提出了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推动了经济民主化的发展。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的生长点,使社

5、会主义民主赋予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从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变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能够具体操作、真实感受的有效形式,从而使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与实际体现二者之间达到了内在的统一。对村民自治进行科学的定位不仅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整个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有的文章认为:"通过走农村基层民主的道路,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见唐贤兴:《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州学刊》1999年第2期)有的文章认为:"基层农村群众成为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民主建设的主角。"(见高健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

6、的启迪》,《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3期)上述观点,值得商榷。为了便于讨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突破口"与"生长点"的相对意义是不同的。在一个体系的演进过程中,生长点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而突破口只有一个;生长点一般不具有全局意义,突破口通常却具有全局意义。农村村民自治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生长点而不是突破口。在生长点的意义上应当充分肯定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肯定其在培养民主技能,积累民主经验,提高民主意识方面对广大农村村民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但仅此还不足以构成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或者说作为突破口,它至少不是最佳

7、选择。从村民自治的参与类型来看,作为公民通过一定渠道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政治参与就其取向而言,可以划分为内向型参与和外向型参与两种类型。村民自治属于内向型参与而不是外向型参与,其着眼点在于"独善其身",而不是“兼济天下"。从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来看,其主体是农村村民,范围是农村社区,内容是农村村务,目的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参见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办”的宗旨本身也表明,村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和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因此,他们对村内选举和村外选举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对19

8、95年乡镇政权换届选举的调查表明,选民在选票上画选举符号时,只有不到60%的选民是精心选择自己所信赖的人,其余选民投票时的心态,多数都是应付差事。有的文章就此指出"乡村社会很难产生推动全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党国印:《"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1期)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从村民自治的主体素质来看,村民自治决不仅仅是一个选举的问题,还有决策、管理、监督问题,而后者较之前者对主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就总体而言,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还不高,参政议政能力还不强,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依赖心理还普遍存在,政府干预选举、金钱贿赂选举、家族操纵选举

9、的现象也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