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ID:22555806

大小:6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0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_第1页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_第2页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_第3页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_第4页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1.朱子由横摄系统所开出的格物义儒家所言“内圣之学”的本义,是相应于道德的本质,自觉地作道德的实践,以至充其极地建立道德人格,在有限的生命中,发展成为无限而圆满的生命进程,此即由实践踏上成圣成贤的阶梯。道德的本质根源于“仁义内在”的本心自己,在自觉、自发、自律地自定道德律令,所以,“内圣”是内在于个人自己,能自觉地作圣贤工夫(道德实践),以发展完成自己的德性人格,润泽生命。朱子的修养工夫方法为“横摄系统”。“横摄系统”是道德的根源并非来自本心的“内在道德性”,道德的动力不在本心,而由认知心分析、观察客观事物所得的知识,是直线分解之

2、思考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在同一界域中,横向地摄取知识。由认知心去认识客观的理的主客认知关系,以认识论的方法讲道德,认识论的方法是以知识作媒介,即从主客对立的能所关系。朱子继承程伊川训解仁是性理,在析心与理为二的前提下,理是超越而永恒的形上义;而心与情是气,气是实在而活动的形下义。即性心情是形上、形下二分;心能统摄性情(如下图),上贯性而具众理。由于心与理分开为异质,心只在后天的实然气化层面,心既不能存有地内具众理,道德实践必依待后天工夫,在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以敬意来涵养此心,(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此是后天综合义,而不是孟子言“仁义内在”,性是先验统合

3、义。性(形上、普遍)心情(形下、具体)在《朱子文集》答黄道夫书中,朱子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理然后有形,虽不外于一身,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注一)朱子以为天地之间理气是二分的,理是形而上的,气是形而下的。人的性是理,人的心是气。朱子所说的“心”,可参考《朱子语类》中几节记录,问∶“灵处是心,抑是性?”曰∶“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又云∶所觉者,心之理也;能觉者,气之灵也。心者,气之精爽。又云:心官至灵,藏往知来。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

4、动,心者性情之主。(注二)从上列引文,我们可知朱子所说的心、性是不同的范畴。故说“性即理”。性是理,是形上的范畴。心是气,是形下的范畴,是气之精爽。心性不是同一的。朱子以为我们现在所把握的心只是认知心,所以说“心官至灵,藏往知来”。心、性、情的关系,朱子说明性是心背后的形成的所以然之理,而情则依性而动,此即“情者性之动”(注三)至于“心者性情之主”则说心是性情的管摄者,心依循性所发之情则为善情,这是“心者性情之主”的意思。这样说来,对朱子来说,心是认识心,它本身不能创生道德行为。并且朱子因析心与理为二层,造成道德实践的动力不足。因此朱子的“格物穷理”的最大毛

5、病,在于不能说明自律道德,流于他律道德,此为道德本质的迷失。成为横摄系统。朱子析性与理为二层正是横摄系统的典范。儒家肯定道德主体内在性,认为道德实践必然是内求于良心仁体的过程。离此内在的道德心而谈实践,朱子以为先涵养后察识∶静时,如镜明水止以达于心静理明;动时,察识已发之情变,使之依理而发,以达于中节之和。因此产生“别子为宗”的说法。(关于“别子为宗”的问题,将会在下一节讨论。)儒家孔孟传统认为,心性是一。性体是具体活泼的直贯创生实体。因朱子以心性为二,道德的标准在性,而性是形上的、客观的,故是静态的,不能直接呈现起用,心只能向上趋附,心性永远成为主客对立。

6、在朱子的系统中,心不能自发地,作道德活动,而必须倚待学问教育的过程来启发本心。若用海德格的名词,则为由“方向伦理”(注四)转为“本质伦理”。(注五)(即由“自律道德”转为“他律道德”)。“本质伦理”是由本质决定道德法则,以存有论的圆满来决定善。这是由亚里士多德至康德前的哲学传统。朱子以客观外在的理来决定道德,即是走进“本质伦理”之路,相对于先秦儒家所定之方向,朱子思想为系统之转型,可谓内圣之学的迷失。“致知格物只成为散列之‘顺取’,而只落实于存有之静摄。”(注六)朱子有这样的转移,是因为朱子的求学方法先从分析、辩证为始端,而不是先由本心处为始端。牟先生说:“

7、朱子重分解,此非其病,病在端绪不明也。……此由于未能先理会实处也。”(注七)“实处”是从真实的生命体会自己的性命根源,自觉地当下认取本心并能扩充之。朱子正是未确认此理,相反地,转向以格物穷理,来磨练修养工夫;专注针对人类道德行为的软弱,以此为对象。朱子这样的转变,自有其弱点,但是因为“涵养即居处庄敬,使心气凝聚收敛”,使其能面对超越的性理,默识其尊严。落实下来,是“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而已,乃空而无力,只是不自觉的好习惯。朱子虽未能从真实的生命体会自己的性命根源,自觉地当下认取本心的扩充工夫。但在一般人的角度下,比较容易理解,甚至接受朱子的方法。因为一

8、般人的气质,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情绪、环境、影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