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ID:22535920

大小:72.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1页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2页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3页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4页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江苏无锡214422)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木次研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丙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医科治疗方法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疼;疗效!/•■

2、、刖目偏头痛即中医范畴的“偏头风”、“头痛”或者“头风”,目前医学上仍未查明其发病因素,但遗传、内分泌等因素可能性很高[1]。偏头痛发生部位在头部单侧或双侧,单侧发作较为常见,发作时会有剧烈的疼痛感,且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经常反复发作,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我院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96例作为木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精祌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35例;年龄19〜

3、73岁,平均年龄39.51±5.6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3.85±2.59年;头痛类型:瘀阻脑络型18例,肝郁气滞型15例,风阳上扰型10例,肝肾阴虚型5例。观察组男12例,女36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0.25±6.25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3.91&plUsmn;3.02年;头痛类型:瘀阻脑络型20例,肝郁气滞型18例,风阳上扰型6例,肝肾阴虚型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具体方法:患者U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

4、厂家: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3177),1次300mg〜600mg,1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如下。瘀阻脑络型患者:生牡蛎、生龙骨、葛根和丹参各30g,川穹、川牛膝、佛手、桃仁、赤芍以及酒洗地龙各10g,最后加红花5g,通过活血化瘀改善患者头痛症状。肝郁气滞性患者:珍珠母30g,丹参和川穹各15g,炒枳壳和牛白芍各12g,柴胡、郁金、白蒺藜和醋元胡各10g,最后加蝎末5g,主要通过疏肝散热改善患者头痛症状。风阳上扰型患者:生牡蛎、珍珠母、麦芽和石决明各30g,天麻、钩藤、僵蚕、佛手和川牛膝各10g,炒栀子9g,蝎末

5、和生白芍各5g,通过息风通络改善患者头疼症状。肝肾阳虚型患者:茯苓25g,枸杞、山药和熟地各15g,山茱萸、天麻、丹皮和白蒺藜各10g。以上四种药方用法用量均为1天1剂,热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1次,1个疗程15天,连续服用服用3个疗程。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所制定的相关标准可将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具体如下[2]:控制:,头痛症状消失,II没有复发;显效:头痛症状改善50%以上,半内没有复发;有效:头疼症状缓解20%〜50%,有复发但复发时间延长;无效:头痛症状没有改善其至加重;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总数×100.

6、00%。1.4统计学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和分析研究所得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值(x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前者高于后者,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表1两组总冇效率比较(n/%)组别例数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右效率x22.150.460.594.364.36p>0.05>0.05>0.05<0.05<0.05对照组4815(31.25)1

7、2(25.00)11(22.92)10(20.83)38(79.17)观察组4822(45.83)15(31.25)8(16.67)3(6.25)45(93.75)2.2不良反应比较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5例颜面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x2=5.27),具有统计学意义。2.讨论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是引发偏头痛的主要因素,在中医范畴,风、火、瘀、痰也是主要的偏头痛发病因素[3】。偏头痛属于发作性的头痛疾病,长期发作易导致患者精神衰弱,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