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ID:22510628

大小:118.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2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_第1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_第2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_第3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_第4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概念围产期缺氧↓脑损伤↓症状、体征↓康复、后遗症、死亡发病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缺氧↑缺氧→血流重新分配→→脑血管自主调BP↓节功能破坏→压力性被动灌注→→边缘带的缺血性脑损害(早产儿PVL、足月儿矢状旁区)◆细胞能量代谢衰竭O2↓→无氧酵解→→→→→→→ATP↓↓↓细胞内乳酸↑糖原分解、糖摄取↑↓↓细胞内酸中毒、脑水肿能量衰竭↓细胞膜离子泵受损↓细胞内Na+、Cl-、Ca2+、H2O↑↓细胞肿胀和溶解◆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能量衰竭→Na+泵↓→细胞外K+

2、↑、持续去极化→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后谷氨酸回摄受损→突触间隙内谷氨酸↑→谷氨非NMDA酸受体激活↑→→Na+内流Cl-,H2O内流→神经元快速死亡生化连锁反应NMDA受体↑→Ca2+内流→→→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钙内流与再灌注损伤细胞内Ca+↑→受Ca+调节的酶激活磷脂酶↑膜磷脂→→→花生四烯酸,血栓素及白三烯核酸酶↑核酸→→→分解破坏蛋白激酶黄嘌呤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恢复供氧供血次黄嘌呤→黄嘌呤产生自由基◆氧自由基与HIBD缺血缺氧→氧自由基产生↑,清除↓→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细胞结构功能破坏黄嘌呤氧化酶、脱氢

3、酶→血管内皮受损→BBB损伤→血管源性脑水肿氧自由基中以羟自由基(OH-)危害最大,其产生不仅需要超氧阴离子(O2-),还需要金属Fe的存在,故铁螯合剂—去铁铵可去除OH-◆一氧化氮(NO)的毒性作用NO+O2-→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ONOO-)分解→→NO2-+OH-NO-可介导谷氨酸的毒性、损害线粒体、蛋白质、DNA缺氧缺血→Ca内流→激活NO合成酶(NOS)→合成大量NO(NOS分三型,神经元型和诱导型分别介导早期和晚期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内皮细胞型NOS产生的NO却能扩张血管而起神经保护作用)◆炎性介质缺血缺氧→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炎性介质释放(WBC和内

4、皮细胞粘附,趋化和血小板活化因子释放)◆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大多数神经元不是死于缺血缺氧,而是死于缺氧缺血后几小时,甚至几天动物试验检测到一系列凋亡基因的表达病理变化1.两侧大脑半球损伤,有选择性神经元死亡,矢状旁区皮质损伤,有或无脑水肿。2.基底节、丘脑和脑干损伤,可有大理石纹样改变,不伴脑水肿3.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终末血管缺血所致)4.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前二者主要见于足月儿,后二者发生于早产儿)病理生理不完全窒息→潜水反射(器官间分流)→持续缺氧→第二次重新分布(脑内分流),大脑半球减少,丘脑、脑干和小脑增加→大脑半球受损,常伴脑水肿完全性

5、窒息→二次血流重新分布代偿机制失效→丘脑和脑干受损为主,而脑外器官和大脑半球的损害可不严重,也不发生脑水肿临床表现宫内窘迫或出生重度窒息史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脑干受损症状等诊断一、临床诊断依据1有明确宫内窘迫表现;2出生时有窒息史;3生后12小时内: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4可有惊厥、脑水肿表现;5重症可出现脑干症状,如中枢呼吸衰竭,瞳孔改变;6除外产伤性颅内出血、宫内感染性脑炎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二、影像学改变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1、生后3天内:以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

6、颅内出血;2、4~10天:主要表现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及脑室内出血;3、3~4周后: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密切。(一)CT检查(1)脑实质低密度:CT值≤18Hu;(2)排除正常低密度:早产儿的额-枕区和足月儿的额区呈现低密度(尤其早产儿);(3)脑水肿改变;(4)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损伤;(5)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6)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常伴有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多见。CT分度①轻度: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2个脑叶内;②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③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消失。中、重度常伴有颅内出血。(二)B超检查①脑水肿:脑实

7、质内广泛均匀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伴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②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损伤: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反射。③大脑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在脑动脉分布区见局限性强回声反射。④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在冠状切面中,见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倒三角形双侧对称性强回声区;矢状切面中沿侧脑室外上方呈不规则分布强回声区。三、脑电图检查1、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以低电压、等电位和爆发抑制为最多见;2、2~3周后脑电图仍无显著好转,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3、检查中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去除胎脂,使头皮电极电阻<10kΩ,走纸速度为15mm/s。若能做24小时动态脑电

8、图,更能提高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分度分度轻度中度重度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