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

ID:22501411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_第1页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_第2页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_第3页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_第4页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动词隐喻的识解与翻译]从词类的角度去梳理研究隐喻及其翻译,探究动词隐喻的在线认知过程,可以使隐喻翻译研究走向深入,更加充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动词隐喻翻译中的识解过程,译者首先是一个解喻者,一个成功的译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解喻者。在认知取向的指导下,根据原语与译入语认知方式的同与异可对动词隐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动词隐喻;解喻;识解;认知方式  []H315  []A []1671-6639(2011)04-0056-04  一、隐喻翻译研究概述  “隐喻翻译是一切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

2、,要么对其进行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隐喻在文内的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这段话高度概括了隐喻翻译的复杂性。  杨秀银、黄炳新曾从传统修辞的角度分析动词类隐喻。在此取向下,很多学者对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见解。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Neark认为“隐喻翻译是一切翻译的缩影”,并提出了隐喻的七种译法。刘重德对形象比喻的翻译归纳为四种实用方法:保留形象的直译法、转换形象的活译法、保留原意的意译法、保留原音的音译法。另外,袁洪庚、冯国华也都对隐喻翻译各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随着认知语言学

3、的兴起,学界普遍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按照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认知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肖坤学指出,避开隐喻认知性质的隐喻翻译研究是不科学和不可论证的,译者须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并根据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确定具体的翻译策略,正所谓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目前学界对隐喻的研究几乎都是集中在名词隐喻上,涉及动词隐喻的很少。隐喻翻译研究中根据词类进行的专门研究更少,本研究从词类的角度去分析隐喻,探究动词隐喻的在线认知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使隐喻翻译、动词隐喻

4、的识别  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其建构的基础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王文斌指出,隐喻是“施喻者对源域与目标域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确认,其真正内容就是两者的相似性”Langacker指出,动词述义表征概念实体间的相互关系,提到动词必然涉及到名词,因此动词是名词实体的概念依存体。一般来说。每个动词都有普遍接受的名词搭配,这种零语境的高频使用的搭配关系称为“常规语义搭配,’如"ride"与"people'’、“bike"搭配。然而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尤其是在新闻行业中。人们为标新立异,经常将并非常规语义搭配的动词和名词搭配使用,以产生某种特定的新奇的表达效果。在一个典型

5、的具有主语、动词和宾语的句子中,主语与动词、动词与宾语之间均有可能产生新奇搭配。如果听话人透过动词与名词表面上的语义的冲突理解了说话人用这种搭配的匠心,则这样的句子产生了隐喻,  一个句子里产生的隐喻可能是名词隐喻,也可能是动词隐喻。如果主语或宾语指称的事物为假,可以认定产生了名词隐喻。如在“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突然提出全民公投,由希腊全国上下决定应否接受欧洲援助,欧元区炸弹将引爆?”这句话中,“欧元区炸弹”显然指称为假,因此产生了名词隐喻。如果主语、宾语指称为真,全句又存在异常搭配时,则可认定动词异常使用了,动词隐喻由此可以识别出来,例如:  让梦想照进现实,  

6、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接吻”,  在以上两句中,主语指称为真,而动词被异常使用了,因此产生的是动词隐喻。本研究关注的就是这一类动词隐喻,  动词的异常搭配可细分为两类:名词转为动词的隐喻;动词的跨概念域使用。下面分别举例如下:  1.名词转为动词的隐喻  Along]从词类的角度去梳理研究隐喻及其翻译,探究动词隐喻的在线认知过程,可以使隐喻翻译研究走向深入,更加充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动词隐喻翻译中的识解过程,译者首先是一个解喻者,一个成功的译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解喻者。在认知取向的指导下,根据原语与译入语认知方式的同与异可对动词隐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7、 [关键词]动词隐喻;解喻;识解;认知方式  []H315  []A []1671-6639(2011)04-0056-04  一、隐喻翻译研究概述  “隐喻翻译是一切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其进行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隐喻在文内的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这段话高度概括了隐喻翻译的复杂性。  杨秀银、黄炳新曾从传统修辞的角度分析动词类隐喻。在此取向下,很多学者对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见解。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Near

8、k认为“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