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91596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摘要: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建立健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机制,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提出,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应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并分别设计了流程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群体,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端的层次,同时也即将进入到社会建设的主战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因而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大
2、学生群体或个体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学生突发事件指的是学生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加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性格成长阶段,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对非常规事物的天然的好奇心理,更容易与某些外在因素发生互动,造成突发事件的“放大”或“辐射”的“涟漪效应”,扩散蔓延。 因此,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建立健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机制,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建立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应
3、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首要工作在于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的建立。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文件《21世纪议程》曾经提出:“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需要有预见性的管理模式:面对日益急剧变动的世界,需要对各项任务进行有预见性的管理;为了确保更好地完成使命和实行形式的变化,需要对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行有预见性的管理。”大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应该包括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危险源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应急管理培训、参加保险体系等。 高
4、校“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要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综合职能,在认真总结高校各类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校情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学生突发事件可能牵涉的各职能部门要做出在应急处置学生突发事件时的部门预案。 高校要建立开展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只有谨小慎微,才能防微杜渐。《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一方面,对于学校内部的基础设施、场地建筑、教学仪器、训练器材、食品药品、交通工具等,在施工、使用、搬运、操作、运行过程中具有的各种可能预见的隐患,均应该做详
5、尽的风险评估,并相应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重教工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避免或降低恶性事件发生几率的关键,从概率统计的角度突发事件是有一定比例的,但及时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以把隐患消灭在早期状态。 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是培养师生应急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减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的必要环节,既包括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系统的应急知识教育、定期举行自救逃生等技能演练,又包括对负责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人员、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此外,针对不可抗力、意外情况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从国家层面致力于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
6、体系,并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面对越来越多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高校可以参保“校方责任险”的险种,并且鼓励学生投保“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同时对无力参保的贫困学生可以由学校代为投保,以尽量降低恶性事件带来的经济影响。 图1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 二、监测与预警机制 监测与预警是关注事件发展过程、防止隐患升级的必要措施。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往往以一种变化发展的形态存在,很多危机隐患的苗头是逐渐扩散、恶化,进而升级、演化为突发事件的。高效、优质运行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从搭建
7、信息传递X络,排查各类校园安全隐患,筛查学生安全隐患,进入应急状态等方面开展。 搭建信息传递X络是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汇集、储存、分析、传输,进而迅速做出反应、正确决策的前提。学校内部对突发事件原则上要做到第一时间逐级上报,一般为“学生(学生信息员)—班主任辅导员—院系学生工作组—学生工作部—主管校领导—学校党委”的逐级上报的层级体系。有时突发事件时间紧迫也可以越级上报,但事后要尽快还原信息传递的层级体系。 针对校园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高校要定期组织排查各类校园安全隐患,确保潜在的风险可防可控。同时针对学生群体要在思想状况
8、调查的基础上定期筛查安全隐患。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适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安全隐患。当有学生表征为:因择业受挫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和不满情绪;因家庭经济困难干扰该生正常生活学习及导致自卑心理;有强烈厌学情绪,经常缺课,不正常参加教学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