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ID:22465545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1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2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3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4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_第5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并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引导学生带着美好感情朗读,通过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感受人文精神和故都情结。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整体感知作者扣住文眼,从三个方面描写景物并赞美故都的秋,进一步揣

2、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二是引导学生带着美好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感受人文精神。其中由体会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到感受人文精神是教学中应突破的难点。教学准备   ①课文配乐朗诵及《秋意》排箫演奏曲录音,②秋天风光录像,③PowerPoint课件,④多媒体播放设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提问谈话,简介作者,导入课题1.引导谈话:     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来临之际,你感受到了什么,中国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   中国历代诗文写“秋”,似乎总是“却道天凉好个秋”,或者“秋风

3、秋雨愁煞人”,凄清悲愁是主流:如杜甫《月》的“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也有些欣喜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秋词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则把秋色写得生机勃勃:“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情致……2.作者简介(PowerPoint幻灯片播放):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出生于书

4、香门第之家,据说他家藏书4万卷,郁达夫在少年时就全都翻阅过,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又增加了丰富的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素养。    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领域都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坦荡热情的鲜明风格。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二、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初步欣赏

5、,整体感受散文的情感基调和文化味1.解题引入:    本篇写于30年代。题目明确而深沉:“故都”指北平。这“秋”是“故都”所特有的,因而笼罩了一种文化色彩,“故都的秋”也就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2.就题目提出问题,引入整体感受:    本篇写了故都的秋怎样的景致?有着怎样的人文色彩?又是怎样体现郁达夫散文艺术的特点的?3.听赏配乐朗诵,用心体会,然后自由交流初步的整体感受。   注意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悲凉忧郁的情绪基调、浓郁隽永的文化意蕴以及景中含情的特点,尽情畅谈。三、指导学生扣住文眼,整体感知景物特征   1.

6、许多散文都有文眼,起着统摄全篇、画龙点睛的作用。本篇正是这样,请找出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自由品读,整体感知景物特征:  (1)作者是怎样表现“清”“静”“悲凉”的?选取哪些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    ——作者写故都之秋,却选取随处可见得平常景物:①清晨秋意(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槐树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和“尖细且长的秋草”等),②落蕊轻扫,③秋蝉残鸣,④都市闲人,⑤胜日秋果(结合板书)(2)作家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景物有些什么独特之处?想

7、想为什么对这些很平常的景物情有独钟(存疑)。    ——作家不写故都的皇家宫殿和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的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色、秋味、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第2课时四、指导深入品读鉴赏,体会作家的主观感受和情趣   1.结合朗读,揣摩作家在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1)介绍写作背景,理解“悲凉”:  揣摩.评说   “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

8、中?(结合练习二)    30年代的旧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食无所安。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因此,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情绪。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