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ID:2241051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1页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2页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3页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4页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当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方法及应用效果,以期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40例患者西医内科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状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显效率为70.00%,无效1例,无效率为2.5%,总有效率达到97.50%,相比于对照组17例显效、7例无效以及82.50%的总有效率而言,具有明显差异(P<

2、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血糖平均达标时间为(5.3±2.1)d、评价血糖值(5.5±1.1)mmol/L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为2.50%(1/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平均达标时间为(9.1±2.3)d、评价血糖值(7.8±1.2)mmol/L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为7.50%(3/40)。结论西医内科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相比于传统常规治疗方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期间,且具有高效安全可靠以及并发症发病率低等特征,在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西医内科;糖尿病;血糖水平  

3、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慢性疾病,且病理属于代谢性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血糖偏高,亦称为高血糖。这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致使患者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上述因素叠加出现,导致患者血糖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高血糖症状[1]。糖尿病作为一种系统慢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并无根治措施,但患者受长时间高血糖影响,而导致并发心脏系统疾病、肾脏以及血管等多种功能累及,从而加大了患者生命危险几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索以西医内科为代表的当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以便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

4、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接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3~68岁,平均年龄为(52±3.2)岁,病程为5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6±1.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年龄为(53±3.4)岁,病程为6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6±2.4)年;两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肾脏疾病或其他并发症发生,同时在病程、年龄等临床基础性资料方面并无显

5、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40例患者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口服二甲双胍,2次/d,25mg/次,饭后30min服用,持续给药2个疗程,每个疗程1w。给予观察组40例患者西医内科方法治疗。具体方法是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其中二甲双胍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相同,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量控制在20ml/次,持续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w。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定期监测,同时根据医生医嘱以及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适度调节给药情况。确保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比两组患者的疗

6、效以及治疗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划分,针对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处于正常区间,糖尿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趋于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是指经治疗患者血糖水平依旧高于正常值,且临床症状趋于恶化。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以百分比表示。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拥有统计学意义

7、[3]。  2结果  经临床统计发现,观察组显效28例,显效率为70.00%,无效1例,无效率为2.50%,总有效率达到97.50%,相比于对照组17例显效、7例无效以及82.50%的总有效率而言,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此外,在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血糖平均达标时间为(5.3±2.1)d、评价血糖值(5.5±1.1)mmol/L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为2.5%(1/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平均达标时间为(9.1±2.3)d、评价血糖值(7.8±1.2)mmol/L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为7.5%(3/40),

8、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