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

ID:22396225

大小:74.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_第1页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_第2页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_第3页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_第4页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缄默知识理论看文言诵读教学、文言诵读教学特点经过几十年的文言教学探索和改革,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诵读是学好文言的不二法门。所谓诵读,按照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所指出的,即“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lb这段话表明他对诵读的理解是“熟读”、“成诵”。结合宋代朱熹和明代张岱关于诵读的阐述,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文言诵读教学的精髓。读与思相伴而行。长期以来,文言诵读教学形成了这样的特点:(一)强调大量的诵读量。古代学童启蒙就开始诵读《声律启蒙》、《四书》、《五经》、唐诗宋

2、词、诸子百家,诵读面广,而且强调反复诵读,熟读会背。(二)重视机械性诵读,轻视理解性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旧时蒙学,对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教授《论语》《庄子》,远远超出了小孩的认知能力。而且塾师在教授过程中,其方式也基本是教师吟诵、学生读背为主,谈不上理解与分析。学生主要靠机械式诵读学习。(三)强调语言环境。这是古代文言诵读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是教学者和学习者未曾意识到的。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塾师的吟诵、师生的互对,这是外显的语言环境,浸淫书籍、考取功名、修书写信,都涉及到文言的运用,这就是隐含的一个大的语言环境,这就是文言之本[2]。进入现今,因为外

3、部语言环境的变化,文言的学习失去了生活之本,课堂的文言教学出现了这样的新特点:(1)强调课堂语言环境的营造。教师的示范朗诵、学生的跟读,录音、影像都是为建立一个小的语言环境。这个变化也是因为文言先天的语言环境己经失去。(2)重视理解性诵读。例如,文言诵读的坚定倡导者张必锟就较为重视在诵读中,要找出记忆的“支撑点”,要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并把此认为是文言诵读课教学组织的一个重点[3]。不管是古人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熟读诗书、涵咏默会的学习方式,还是现今以教师的点拨、学生的理解为主导的文言诵读,都重视语感,强调积累,注重潜移默化。在这相通之处中,大家可以看到緘默知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二、缄默知

4、识在诵读教学中的作用缄默知识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把知识区分为缄默知识和外显知识。外显知识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指的是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一类知识,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波兰尼由此提出他著名的认识论命题__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能告诉的。借用弗洛伊德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冰山隐喻,外显知识就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尖端”,而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不管古代还是现今,笔者发现缄默知识在诵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的成功之处,自觉或不自觉地都遵从着缄默知识的理论。

5、(一)机械性诵读与缄默知识在教学中,没有理解基础的反复朗读或尝试性背诵就是一种机械性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是一种认知行为的重复与模仿,它是以机械性记忆为基础的。机械记忆指的是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机械记忆先前是被大家所摈弃的,但机械式诵读对于文言诵读却是不可或缺的。汉语是象形表意的语言符号,外部的特征本就与其内蕴相联系。例如,见到“页”部,我们知道其代表脸部。这是形象的外显。又如,在《毛诗序》中,对诗歌有这样的论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4]。从诗歌的声调韵

6、律的外部特征上,我们也可以直观地体察诗歌的内容。不仅如此,机械式诵读重在模仿和重复,而文言诵读中,模仿和重复是产生缄默知识的主要途径。文言诵读中,笔者看重的不仅仅是能否背诵的结果,更看重模仿和重复的过程。熟读成诵,从字词不认识到能认识,从朗读不正确到朗读正确无误,从朗读别扭拗口到朗读清晰流畅,语言就如一种线性的流反复在学生的唇齿间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语言习得和感知的过程。你能说,婴儿牙牙学语时,就是先理解而后学习或理解与学习并行的吗?这一过程中,我们或许并没有体会理解到语言材料的内容情感,但通过眼、口、心的协同作用,己经熟悉了语言材料的外显特征、声律节奏和先后顺序,字词句的外形、特点、

7、排列、连贯、语气,已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转化为缄默知识存在于大脑之中。这些缄默知识是大量而内隐的,在机械式的朗读中不断地产生。(二)理解性诵读与缄默知识顾名思义,理解性诵读是在以意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作品进行朗诵、吟诵的一种方式。它依靠于理解性记忆,在读中思考文章的脉络及内容,揣摩、体会文章的情感态度,并重现文章事物及其特征。在文言诵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搭建记忆的脚手架,进而梳理文章的层次脉络,再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这就是引导学生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