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06043
大小:76.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创新教育【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受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观支配,把教育活动中的知识狭隘的理解为显性的课程知识,没有意识到和白觉应用缄默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了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引入当代知识理论,尤其是缄默知识理论,来认识和规范教育的内涵、实施与评价。【关键词】缄默知识创新教育课程知识关于“缄默知识”(tacitknowcdgc)研宄分析在成为当代知识理论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宂领域的同时,也使当代知识理论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成为每一位现实生活屮的人自我认知和科学探索的有力工具。笔者就缄默知识理论对学校创新教育的可能影响作粗浅分析,以期对教学实践
2、产生扁益的启发。一、关于缄默知识从历史上看,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在书本知识或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知识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但20世纪屮叶前,人类并未就此做出严格的逻辑分析。在古代知识型和现代知识型的霸权压制下,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在人类知识的历史长河中处于一种受压迫的境地,被迫保持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第一次提出缄默知识的概念。波兰尼在《人的研究》(1958)—书中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
3、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例如,我们关于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我们可以说,我们一直隐隐约约地知道我们确实拥有缄默知识。波兰尼举例说,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人的脸,可以在成千上万的脸屮辨认出这张脸,但通常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如何认识这张脸的。又如,我们可以认出任何一张脸上的表情,但是我们一般情况下说不出我们究竟是根据什么符号来认识的。因此,波兰尼提出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根据缄默知识能够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第二层次:“
4、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第三层次:“无意识知识”。缄默知识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层次性,说明它与明晰知识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个连续带。通过这个中间地带,明晰知识可以转变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也可以转变为明晰知识。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缄默知识使我们对知识本身的结构和组成、对知识的态度和理解发生变化。为了使缄默知识更好地发挥作用,研宂者们一直主张让缄默知识“显性化”。二、关于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是,朱高峰院士提出:“我国的制造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品牌,没有能够
5、撑得起来的大企业集团。”汪耕院士提出:“我认为现在企业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开发能力。”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方血表现在创新能力上。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创新。创新靠人才,尤其要靠年轻人才。以技能训练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耍求,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语汇,探讨“创新教育”的相关书籍也层出不穷。但是,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国内探讨创新教育的理论视角高度集中,即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來理解和阐述创新教育的内涵、实施与评
6、价。普遍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祌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研宄表明,创新是人的基本潜能,求异性、变通性等是创新人才的特质。应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人j培养的新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素质,努力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营造一个宽松白由、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具有层次性,基础教育要加强创新品格的培养。创新品格的核心和灵魂是勇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要鼓励和支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敢于提问题,敢于质疑,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木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在基木方法、思路上允许异
7、议,甚至包括人们己经承认的科学真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创新教育的内涵、实施与评价,确实体现了心理学对于创新教育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教育活动更为直接的内在理论需求。教育活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教育互动或交往,这种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知识作为一般媒介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本身只是一种形式,知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教育活动无疑受知识的特点与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更大,更为直接。长期以来,人们受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观支配,把教育活动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