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ID:22393828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_第1页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_第2页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_第3页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_第4页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摘要:《静夜思》是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国内外诸多翻译学者都曾对其进行翻译,其英译本达几十种之多。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其中两种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译文的不同之处以及译者的主体性给翻译带来的影响。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静夜思》;英译本;英译分析《静夜思》的英译本达几十种之多,本文选取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翟理思(HerbertA.Giles)先生所翻译的译本进行对比,以译者的主体性角度进行探讨译文的不同之处以及译者做出不同译选择的原因。一、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断以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对译文进行的操纵。翻译不是

2、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谢天振,1999:131)。虽然“翻译什么”和“如何翻译”的选择权在译者手中,但是译者的这种选择却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比如文化、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许均,202:62)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根据解释学观点,理解的过程就是译者的视域和原文本的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为了达到这种融合,译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出自身的视域,因此,理解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译者不断努力寻求新视域的过程。译者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因其主观能动性而突出出来。合适的表达就是翻译的目的,为了达到表达的目的,译者会调动各种能力、采用不同策略来解

3、决翻译中的各种困难。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及策略等。二、《静夜思》原文和译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ThoughtsintheSilentNightBesidemybedapooloflight-Isithoarfrostontheground?Iliftmyeyesandseethemoon,Ibendmyheadandthinkofhome.(杨宪益、戴乃迭译)NightThoughtsIwake,andmoonbeamsplayaroundmybed,Glitteringlikehoar-frosttomywand

4、eringeyes;UptowardsthegloriousmoonIraisemyhead,Thenlaymedown-andthoughtsofhomearise.(Giles,1923)(HerbertA.Giles译)三.两种英译本对比分析李白的《静夜思》内容通俗明白,语言流畅,朗朗上口。但这样的好诗非常不容易英译好,不要说译成外语,即使译成汉语白话文,也难免会造成原诗韵味的缺失。通过对比两种译文可以看到,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用用并列关系的连接词and等近乎口语的风格进行翻译,翟理思用书面语过重的现在分词和倒装等进行翻译,可以得出第一种译文更加贴近原诗的风格。原诗浅显易懂,

5、身为汉学家的翟理思不可能不对这首诗的内容及意义熟知,他这样翻译是为了迎合西方读者,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诗的写作风格。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拘泥于原诗的形式和内容而不顾音韵之美,那么势必不能让读者领略到原诗的艺术魅力。《静夜思》的音韵美体现在尾韵上,其押韵方式为“aab”(光、霜、月、乡)(周方衡,2016:71)。从译文中可以看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虽从内容上与原诗相差无几,但却不压尾韵,和原诗的尾韵形成巨大反差。反观翟理思的英译采用的是“abab”的押韵方法。具体来看,首句将“bed”放在最后,第三句又使用倒装的方式将主谓后置以求得“head”与“bed”押韵。而在第二行诗的翻译

6、中,翟理思将“疑似”写实置于句末,然后尾句将谓语后置与和“eyes”押韵,整首诗翻译过来音韵美亦十足。总体而言,翟理思的译文押韵工整,极富音韵美,比杨、戴所译略胜一筹。月亮在中国人心中有特殊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思乡的情怀,这是西方国家的读者难以体会的。如果直译此诗,读者未必感到此诗的意境与神韵,所以两种译文均未采取直译的方法译为“moon”,而是分别意译为“apooloflight”和“moonbeams”,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西方读者更容易体会到原诗的意境。四、译者主体性对《静夜思》英译的影响1.译者简介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是中国文坛的翻译界泰斗,是最早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译成英文的作家

7、之一,作品从先秦散文、诗经楚辞到《水浒》、《红楼梦》、《鲁迅全集》,以至现当代文学作品等百余种,蜚声海内外。翟理思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剑桥大学第二任汉学教授,曾被誉为英国汉学三大星座之一,所翻译的《聊斋志异》至今仍是最全的一个英文译本,他的《古文选珍》第一次向英语读者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散文、诗歌的恒久魅力。翟理思研宄领域广泛,包括中国语言、文化、文学研究及翻译等。1.译者翻译的目的杨、戴翻译的目的在于向西方读者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翟理思的翻译目的在于向自己国家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学。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