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90150
大小:465.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28
《欧美语言学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欧美语言学史语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白板论(洛克)•先天获得论(乔姆斯基)•后天获得论•先天+后天的习得(皮亚杰)白板说•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经验主义语言学•洛克认为词能获得意义是因为词与意念联系在一起,头脑中出现一个意念,就会说出与它相应的词。至少是有说这个词的倾向。反之,听到一个词,头脑中会出现相应的意念。而意念基于感觉印象,所以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经验
2、建立起来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到把“鸟”与空中飞的动词联系在一起的情景,而每个人在这方面的经历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对“鸟”这个词的意义会有一致的认识。解释•先天论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人物。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坚持语言习得是一种本能的和自然的过程,主张所有的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的内部装置(简称LAD),这种装置能够使儿童尽快地选择词和句子,而不管这种词是以哪种语言听到、说出和理解的。行为主义的观点•以斯金纳为代表人物,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语言是人对外界一系列环境刺激的反应,是动物和人类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语言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
3、,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也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塑造或模仿逐渐形成的,是对外界刺激的习惯性反应体系。布龙菲尔德《语言》(1933)•假设杰克和吉尔沿着一条小道在走。吉尔饿了,她看见一棵树上长着一个苹果。她用喉、舌、唇发出声音。杰克登上篱笆,攀上树梢,摘下苹果,带到吉尔面前,放到她手里,吉尔吃苹果。•公式:S→r……s→RS吉尔所受到的饥饿刺激,r代表说话者的反映,s听话者杰克耳膜受到的物理刺激。R代表听话者作出的反应——摘苹果。虚线部分是言语。认知发展的观点•以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人物。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人认为,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他们强调智力成长和
4、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中国文字产生的传说•甲骨文距今3500年的历史。•有关中国文字的传说:•结绳记事•伏羲造字•仓颉造字《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要点•(1)庖羲画卦(2)神农结绳(3)仓颉造字•故事
5、、传说虽然不具有多大的真实性,但是是显示出人们对语言的神奇魅力探索精神。在我国早期语言学的探索•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都对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阐述出观点。•最著名的为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为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当代西方的语言学史研究,已从自发、单一的编年史上升至有意识、多层面的史学探索。西方学者治史,讲究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讨论得很多的问题是:就自然科学史提出的“范式”概念是否适用于语言学史?语言学史上的“革命”与自然科学史上的革命是否可比?能
6、否建立某种普遍的模式,对语言学史作更适当的描写?广义而言,语言学史是科学史、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如何(例如19世纪生物学、地质学等新兴学科对语言学的影响),值得探讨。西方学者对自身的传统,即根源于希腊罗马语法传统的西方语言学史研究得最多,同时兼及印度语言学史。另有少数人专门研究阿拉伯语言学史。阿拉伯语言学传统其实也是基于屈折语言的语法分析,又因为地缘关系,与印欧语言学传统较为接近。至于远在东亚的中国语言学传统,由于并非起步于语法分析,而是以“字”为中心构筑起语言研究体系,便让西方人感到陌生。虽然也曾有一些汉学家如高本汉探讨过中国语言学史,真正深入
7、的研究并不多见。近年来西方学界认识到,不把中国传统包括进来,就谈不上世界范围的语言学史考察,因此在撰写通史时都为中国语言学史留出一定篇幅。西方人看中国语言学史,虽然不无偏见误识,但也常具特独的眼光。语言学研究的三个传统•一古印度传统•二古希腊传统•三古阿拉伯和古中国传统•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早在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语言的性质和语法问题。古印度的语言研究•为了传播和阅读古代印度的宗教颂歌《吠陀经》,古印度语言学家利用经验的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