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75127
大小:192.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28
《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釋法藏2001年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釋法藏千華寺住持.僧伽教育院院長113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釋法藏113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釋法藏提要長期以來由於戰亂所造成的人才凋零、教典散失,加以祖師禪及淨土法門的盛行乃至各宗融合思想的提倡等原因,使得一向以教觀雙美著稱的天台教學,逐漸地由於缺乏實踐與弘揚,而轉變成純教理的講說與研究,從而失去了其解行並進的原始風格。同時做為中國如來禪代表的天台禪法之不興,也造成了近代中國佛教禪法的普遍不振之窘境。尤其在少於實修的導引之下,不但逐漸地使
2、得天台教理的研究走向表面化,失去其宗教實踐的深刻內涵,亦因此使天台圓教之妙義,在近代遭到了不少的誤解與質疑。如此將進一步地,從根上動搖了深受天台教學所影響的中國佛教之基礎,就此意義上說,則天台教觀的復興,其所關係的,已不再只是天台一宗一派的興衰而已。為此,本文以止觀實踐的需要為出發,首先就天台判教,來理解天台圓教的地位及其教、觀內涵,再依《法華》一佛乘以及《涅槃》追說追泯之立場,闡明天台圓教在佛法上的重要性與所處之地位,以揭示出天台教法的圓融性與包容性,從而建立出一種能平等總持一切佛法而無遺的大乘認知及心量來。以此認知及心量為基礎,方足以進入天台圓教止觀的修持!其次則嚐試
3、以《摩訶止觀》為基礎,就天台圓教止觀的核心課題,來加以釐清及簡化。希望從中能整理出一個精簡的修觀脈絡,以使有緣的修學者,能對天台圓教止觀的具體下手處,有一比較完整具體而精要性的理解和把握。或能因此發揚實踐止觀修持的精神,從而更促成天台教觀乃至中國佛教的復興,則正是本文所衷心期盼的。113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釋法藏目次一、序 言二、天台圓教的理論與旨趣(一)化法四教之比較(二)以三諦三觀來理解圓教的建立1.三諦之成立2.依真俗二諦及空觀而建立藏通二教3.依真俗中三諦及空假中三觀以建立別圓二教(三)天台推重圓教的旨趣三、天台圓教止觀之觀境(一)十種觀境之提出(
4、二)揀取識心為主要之觀境(三)一念心之本質四、天台圓教止觀的核心觀法(一)以十乘觀法為能觀之法(二)百界、三世間與十如是的提出(三)觀不思議境的運心方法(四)總結一心三觀與三諦圓融等五、結 論關鍵詞:各宗融合 教觀雙美 如來禪 天台圓教 天台判教 一佛乘 追說追泯 圓教止觀113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釋法藏一、序 言佛法於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之後,在經過了接納、翻譯、格義、理解、吸收與實踐等階段的五百多年之後,才由於天台大師的出世,而將歷來西域所傳入的大、小,性、相等各乘、各系看似凌亂各異的佛法,進行了理論與實踐兩部份的總持概括與判攝整理《大師別傳》談到 智者大
5、師於初出家時,在大賢山誦法華三經及拜方等懺法,而於定中見到自己於道場中口誦法華經,手則整理紛亂雜沓之經像。文云:「後詣大賢山,誦《法華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歷涉二旬三部究竟。進修<方等懺>,心淨行勤,勝相現前。見道場廣博妙飾莊嚴,而諸經像縱橫紛雜,身在高座足躡繩床,口誦《法華》,手正經像。」(T50,p191c)可見大師出世判攝佛法,早於初出家時,即有預示。,從而完成了中國佛教承先啟後的關鍵性工作。這項工作,不但是在佛法的教理上,完成了整理與統攝的目的,使人們得以用整體的眼光,來把握全體佛法的各個部門,並了解它們互相間的關係與位置這裏主要指的是「五時八教」的判
6、教而言,於下節中當再略明。。同時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相應的各個教理層次上,亦清晰井然而且對稱細緻地,有著各別對應的實踐法門予以密切配合!這使得佛弟子們在研究佛法各個層次的理論之時,隨時都能把握住該層次理論的具體實踐方法及修行階位。如此不但能避免說食數寶光說不練的過失,同時也能明確地標示出佛法理論與實踐的各別及互相間之因果關係,從而避免了盲修、闇證以及未證言證、以少為足等增上慢心的發生。因此古來天台教學即有「教觀雙美」的雅稱,自立宗以來訖於今日,仍然能傳持不輟,蓋有其解行相應的必然原因。然而由於千多年來的兵火戰亂,所造成的人才凋零與教典遺失,加上宋朝以降各宗融合思想的盛行,
7、已使得天台教理的研究與創發,只在純粹述古的氣氛之中,維繫著一股存若游絲的命脈,並且也漸漸地失去其理論的純粹性與實踐的獨特性宋代以來,雖經山家與山外派的爭辯之後,已重新釐清了天台心具論的正統地位,但唯心思想漸漸地充斥於後代天台學者的著作中,則是明顯的事實。此外後世台宗子弟,多有但持名念佛少於理觀者;或與禪宗學者一般見識,認定天台止觀禪法為「漸悟禪」,而捨教入禪者。(參考安藤俊雄《天台學》第十四、十六章)。另一方面則由於祖師禪的大興及念佛法門的普遍流行,也使得以如來禪為主要實踐方法的天台止觀,更加地缺乏被實踐乃至研究的因緣。明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