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

ID:22374377

大小:8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_第1页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_第2页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_第3页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_第4页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参会文章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吴松黄海涛[关键词]:明清实学经济伦理近代性嬗变“东亚价值”[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重要转型期,在思想界实学思潮盛行,明清实学既有时代的影子,也有超越时代的诉求,它是时代性、民族性和超越性的统一。明清实学家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的经济哲学,它具有深沉的救世情怀和人文关怀,并具有批判、变革、启蒙的精神实质。在经济伦理的核心价值和诸多范畴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和转向,新民本主义是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政治特质,新功利主义是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经济特质,新儒家学说是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文化特质

2、。明清实学经济伦理具有思想的近代性和社会近代化的双重趋向,按照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明清实学经济伦理具有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近代特征,它揭开了中国科技近代化序幕。随着历史变迁,其历史连续性中的普遍价值得到应有的发挥,成为当今“东亚价值”重要的思想源泉。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近代特征的历史现象进行过积极地探索。有的学者认为“近代化”与“现代化”这两个词几乎为同义词,在表达上有时可以互用,也无碍原义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16、17世纪的现代化因素”,《吴承明集》,2002年12月版,第240页。

3、。因此,无论是“近代化”还是“现代化”,都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中国的近代化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了社会近代化和文化近代化,其主要标志是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中国近代化起自明清之际,经历了开启——中断——再开启的历史过程,中间起伏跌宕,曲折发展。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立足于对明清实学的考察,以中国近代化为指归,探索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内在规律,分析明清实学经济伦理近代性嬗变的内在路径,并以此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研究。一、在政治上具有民主化的倾向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明清实学中的新民本主义具有传统民本思想向近代民权思想过渡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化

4、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成为近代民主运动的思想先导,也成为近代民权运动的理论武器。(一)新民本主义是近代民主运动的思想先导中国古代有着“民贵君轻”的思想传统,到了晚明时期,以王艮、何心隐、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王学左派),对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而揭开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明清时期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是在传统的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即为道”,其后继者李贽也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皖派学者戴震主张“与民同欲”的新民本思想,浙东学派黄

5、宗羲也提出了发展商品经济要建立在“切于民用”的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之上。黄宗羲的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主张“立天下之法”,“为万民”,王夫之的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体现在“严以治吏,宽以养民”,顾炎武的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反映在“众治”论,唐甄新民本经济伦理则是爱民富民论。从王艮对血肉之躯的尊崇,即主张“明哲保身”和“百姓日用即为道”,把百姓人伦日用看作“道”,到何心隐的“无欲则无心”和“人则财之本”的人本经济伦理思想,再到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12,可以看出他们所倡导的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哲学。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非君”论与“新民”论,“非君”论大

6、胆地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华书局,1982年6月版。,公开对天子的权威提出挑战,揭露封建专制与提倡民主权利,限制封建特权与保护工商利益,要求法律平等和赋税改革等。梁启超对此书所做的评价甚高,他说:“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22—23页。。可见,新民本主义成为了近代民主运动的思想先导。(二)新民本主义是近代民权运动的理论武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新民

7、本主义经济伦理的代表之作,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到新民本主义是富民、市民阶层的政治宣言,是近代法权的发端,也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起始,它代表着明清富民、市民阶层新民本主义“从君民一元的专制向‘富民’分权的专制”的转变[日]溝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中华书局,2005年5月版,第16页—17页。。新民本主义是在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形成以人为本的哲学,也是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大胆揭露和深刻批判过程中从民本向民权过渡的重要环节。黄宗羲从“设学校以公是非”、“置相”、“分治”的角度提出了变革君主制、限制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